梨园子弟是汉语成语,拼音是lí yuán zǐ dì,原指唐玄宗时梨园宫廷歌舞艺人的统称,后泛指戏曲演员。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时齐集湖亭,各演杂剧。"
注释:
1、新唐书卷二《文艺中·李适》记载:"春幸梨园,并渭水祓除,则赐细柳圈辟疠。"
2、旧唐书卷7《中宗》记载:"令中书门下供奉官五品以上、文武三品以上并诸学士等,自芳林门入集于梨园球场,分朋拔河,帝与皇后、公主亲往观之,"《景龙文馆记》:"唐中宗(李显)景龙四年(710)清明节,帝幸梨园。命侍臣为拔河之戏,以大麻垣(粗索)两头系十余小索,每索数人执之以挽,力弱为输。"
3、旧唐书·音乐志三记载:"自开元已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其孙玄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通,相传谓为法曲。"丘琼荪《燕乐探微》指出,法曲中并无道调宫。
唐玄宗十分喜欢音乐,大臣给他讲春秋时期宋王修筑练武场墙壁时,请歌唱家癸与射稽伴唱,提高劳动效率的故事,于是唐玄宗想让音乐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建立音乐学校梨园,经常演奏霓裳羽衣曲。唐玄宗还经常亲自去梨园看望这些梨园子弟。
戏曲演员的由来
戏曲演员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戏剧发展历史。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之一,起源于古代宫廷音乐舞蹈表演。在古代,宫廷中的娱乐活动中常常有歌舞表演,其中包括了一些角色扮演,这可以说是戏曲演员的初步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开始从宫廷蔓延到民间,并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在民间,人们组织各种戏曲表演团体,如越剧、京剧、豫剧等,开始专门从事戏曲表演的职业演员也随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