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煜,想必大家都会顺口而出一句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作于北宋初期的词句流传了千年,直到现在依然脍炙人口,时常有人说出这句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李煜做这首词的目的无非是感慨自己亡了国,昔日坐拥天下,如今被软禁,这种境遇让人无奈,但是他却因为这句感慨之词把自己的小命给丢了,让人惋惜之余心里也疑惑,赵匡胤就这么小肚鸡肠,非要毒死李煜么?
首先,赵匡胤毒死李煜的直接原因确实是因为他做的这首词。一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表达的不仅仅是南唐后主李煜自己的亡国之情,这种感慨无奈之感更是跟随者歌姬传颂到南唐降臣的耳朵里,让他们也跟着难受。一个亡国之君赵匡胤不怕,但是他怕的是这个亡国之君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毕竟自己才刚刚平定天下,坐上皇帝的宝座,他最需要的就是稳定民心,所以赵匡胤毫不犹豫的赐了李煜毒酒。
很多人都觉得李煜是个软弱无能的人,是昏君。但是李煜虽然平庸,但是不昏。赵匡胤曾派遣使者要求李煜进京,但是李煜多次以病为由拒绝入京。由此可以看出李煜并不是软骨头,还是有一定的气节的。李煜的种种表现已经让赵匡胤不满了,再加上他的不配合,抵触情绪使得李煜身处险地,被赵匡廷赐死也是必然的了。
小编在熟读李煜的诸多词之后,不由得佩服李煜的诗词才能,但作为一个君主他明显是不合格的。放在现代,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才能和喜好做相应的职业,李煜可能会很优秀,但是在当时,所谓在其位谋其政,这一点李煜就完全不合格。
其次就是赵匡胤的猜忌。众所周知,赵匡胤黄袍加身而成为了皇帝,取代周朝建立宋朝,建立初期政权不稳,需要处处提防。在北宋灭亡南唐之后,赵匡胤将南唐后主李煜软禁于汴京 ,一方面是想羞辱李煜,但更加重要的一面是显示北宋的强势,给这个新生的政权立威,稳定政权。在李煜被软禁之后,赵匡胤也是不放心李煜以及南唐降臣,多次试探他们。在李煜做出《虞美人》一词后,南唐降臣颇有感触,这使得赵匡胤害怕,加重了他的猜忌之心,于是赐毒酒毒死李煜。
小编认为赵匡胤的猜忌与不安是李煜被毒死的外部原因,李煜企图复国之心的流露是他被毒死的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的结合使得李煜死于赵匡胤之手。其实赵匡胤本来并无杀李煜之心,但他的猜忌与不安使得他不得不行动,李煜也最终死于赵匡胤之手。观察历史上的事件,猜忌之心往往会害死一个人,更甚者会使得一个国家衰败最终灭亡。
第三点就是历史的必然。纵观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历史,前一个朝代被后起之秀灭亡之的时候,前一朝代的帝室很少能够存活。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因素,也是后一个朝代为了稳定新生政权所采取的措施。从这个角度来讲,赵匡胤杀李煜就是历史的必然,具有客观规律性。排除李煜、赵匡胤个人的因素,李煜也是必死。即使赵匡胤不杀李煜,北宋的王公贵族也不会放过他,不杀李煜不足以树北宋之威。
小编认为,历史有其必然性,也就是说不管历史如何发展,不论历史中的人物如何行为,历史都有其客观规律性,像是王朝的建立与覆灭。在历史的车轮下,个人的最终归宿似乎已经被安排,个人也不得不遵从着历史大潮,顺势而为。在历史大潮中顺势而为也不再是个人的主观因素所决定的了而是历史大潮下的压力与综合各个方面的考量。李煜之死是历史必然,他的南唐后主身份使得他不得不死,赵匡胤为北宋立威也使得李煜不得不死。
综上所述,南唐后主李煜死于赵匡胤所赐毒酒的原因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李煜个人的因素,赵匡胤的猜忌以及历史的大潮。这三者原因***同促成了李煜被毒死的悲剧,一代著名词人落幕之后换来的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以及文化最为发达的朝代,相信李煜也不会过多怨恨赵匡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