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翻译过来的书,看了好一会儿,还完全没有头绪,很费力:欧式长句也算了,连语序都不按汉语的顺顺溜溜地码出来。逻辑结构也跟事先预期的不一样,无法很快get到重点。
正硬着头皮边浏览边找突破口,小朋友凑过来让我看完后讲给他听:“妈妈,这本书得你看完给我讲了,还有好多字我不认识。”
我听得直乐:“这上面的所有字我都认识,可还是没读出感觉来,现在正一头雾水呢。读书可不是所有字都认识了就能读懂的。认字只是读懂的前提,也就是入门级要求。”
小朋友还不知道,这世上有很多“每个字都认识,但那些字堆在一起就看不懂了”的书,更不知道那些书可能还是牛哄哄的名著。
这本书读起来困难,倒不是它内容有多高深,大概有这几点原因:
一是这书是拉丁语系的人写的,表音文字体系跟我们的表意文字体系相比,存在思维和行文方式的差异。
二是内容与我平时接触的领域相隔太远,里面的术语让人很有陌生感。
三是翻译者水平不够的问题。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曾提出“译者三难:信、达、雅”,至今都是区分翻译者层次水平的标准。翻译者的水平,直接关涉阅读体验。
迄今为止,读到过的翻译最好的作品,应该数《人类简史》了。
当然,它是世界级的畅销书。洋洋洒洒四百多页的体量,讲了人类起源以来的世界历史,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几大线索,脉络清晰,可读性强。
作者是个天才,但真正能让它走向世界的,则是各种语言、版本的翻译者。
该书的中文翻译者功力深厚、风趣幽默,汉语运用驾轻就熟,术语成语之类的运用恰到好处就不说了,随处可见的是通俗易懂的口语表达,让人读着读着就忍俊不禁,这样的阅读无疑是种享受。
这样想着,突然觉得,也或许是我太过拘泥于往常的阅读体验,说不定手头这本书就是需要细细品的呢?
回头换个心态再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