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梅花三首诗
王安石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因一生仕途不平,其诗作有不少是歌颂那些具有倔强性格的事物的。他爱不怕霜欺雪压的梅花,不喜欢经不起风雨的桃李;爱磊落的苍松,堂堂直节的劲竹,不喜欢那瑟缩在寒风裹的秋瓜和冻芋。《梅花》是他用比喻手法,借颂梅花以喻自己不畏强暴的性格。
梅 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④
这首诗脱胎於南朝陈苏子卿《梅花落》一诗。原诗是:“中庭一树梅,多叶尚未开。只言花是雪,悟有暗香来”。⑤
“数枝”,《诗林广记》作“一枝”。“凌寒”,迎着严寒的风。“遥”,遥远。“为”,因为。“暗香”,幽香。前两句话,借喻梅花,写出自己的孤独无援,墙角有数枝腊梅,迎着凛冽的寒风,静悄悄的花开满树。后两句凭着自己的视觉和嗅觉,写自己的观感。三句转写一句,四句结到“为有暗香来”,这两句是在描写人们远远望去,知道不是白雪压枝,而是梅花迎寒独开,花白如雪。因此诗人说打老远就知道它不是雪,原因是嗅到了它散发出的阵阵清香,知道这是冬梅开出的花朵。“暗香”用林逋《山园小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成语,形容梅花清香。宋陈正敏在《逐斋闲览》中说道:“凡诗之咏物,虽平淡巧丽不同,要能以随意造语为工”。
此诗咏园梅,构思与林逋《山园小梅》略同。林诗云:“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亦咏园梅,而以梅花寄托隐士清高自赏情怀,所以其末联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金樽。”墙角不引入注目的地方,生长着一丛梅花;在这冰天雪地的寒风中只有它迎风开放。在老远就知道那墙角白白的一片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因为有清香散发过来。此诗则写寒土气节抒志士情怀,所以突出这数枝处於墙角的梅花,其位幽徽,但凌寒独开,倔强挺立。诗人赞美梅花色泽洁白,芳香清远,引人瞩目,令人闻知,不卑不亢,不由人不信服。所以此诗确乎工於『随意造语气善於推陈出新,而能意蕴含蓄,辞采清丽,平淡而巧丽,都见神情气势。短短四句二十字,情真意深,感人肺腑。可见,古代能流转下来的多不是那些应制诗,而是那些诗人呕心沥血,将自己的情感溶入诗句的佳作。
其实对花的欣赏也有特殊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还有很多不同的感受,也许自己从花中感叹自己的人生。在百花凋谢的寒冬,只有梅花在冰天雪地中与寒冷和风雪抗争着,不畏严寒,而且还能开出鲜艳的花朵,应该说它是花中的侥侥者。它不与别的花一争高低,盛开在群芳争艳的春天。它收起了自己的骄容,不畏天寒地冻,在经历了许多别人;无法忍受的风雪和严寒后,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我们做人也应该像梅花这样,要敢於同艰难困苦作斗争,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梅花精神激励着我们去战胜困难。虽然说花并不是为了取悦於人类而绽放的,但是我们对花总有着非常自觉的审美意识,人们常说三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气由此也多少反映出人们审美的一种主观的趋向。 一直以风云、花草、雨雪、日月来作古诗中永恒的主题。特别是梅花,为众多诗家所青睐。
独山梅花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速香随野风。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⑥
诗中的景物显得清幽雅洁,呈现超脱於世俗之外的美,而诗人的心便流连於此。王安石这一类诗是带有某种孤独和清高意味的,保持着心态的平衡,因而在语言上,这一类诗也写得比较平和清淡。王安石诗的另一特点,即表现的含蓄。透过清淡而含蓄的意境,诗人的内心隐痛还是可以感受到的。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木,尤以风韵美著称,每当冬末春初,疏花点点,清香远溢,在中国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梅花在王安石心中已不仅仅是梅花,它还承载了诗人的寄托。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花之君子“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激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虽然梅花绽放之季,天气变化无常,但它却依然独傲吐芳。这也象徵了王安石自己的心态。
诗中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逭里写的梅花,正是诗人人格的化身。他变法的新思想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被迫辞职,所以遭梅花三首诗都有“独”字还有“孤”字,表明了他十分孤立、孤独。遭首诗正是以动人的艺术形象表达了诗人遭种思想品格和一如既往、九死未悔的深情。其中“疏影”、“暗香”一联,素乘被誉为“警绝”。诗人从水中的倒影高梅,从虚处着笔,遣就多一重意味,便於渲染静寂的气氛。疏淡的梅枝横出斜逸於水上,香气在空中若有若无地浮动,前者打破了纵的圆式,形成视觉上的平衡,富有画面之美,后者又打破视界的局限,给人以身临其境似的飘渺之感。而“水清浅”与梅枝的配合,更显出,“神清骨冷”的情趣;“月黄昏”舆暗香的配合,也更显得朦胧清幽,两者***同构成了一种清雅超逸的意境,传连出诗人的人生意趣。
梅 花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埽来。
这是一首集句诗,即集合前人诗句而成。集句体诗,始於汉魏间诗人应璩、傅咸,唐人称为“四体”, 至宋时盛行。王安石最为擅长,能因难见巧,信手拈来,顷刻而就。遣首“梅花”绝句(《王文公文集》卷七九题作《送吴显道》),系截取唐代和宋初四位诗人的诗句,经过巧妙组合,赋予新意,而又辞气相属,如出己手,无牵强奏和之迹,这也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白玉堂前一树梅”,出自唐薜维翰的《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寻常闭,春色因何得入来?”(《唐人万首绝句》卷十二)。“为谁零落为谁开?”乃是唐严惮《惜花》中的一句“春光搏扔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同前卷三七)。而“唯有春风最相惜”则是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中的诗句“水边杨柳绿烟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人万首绝句》卷二五)。最后一句“一年一度一归来”则出自宋初瞻光茂妻的《寄远》,“锦江江上探春回,消尽寒冰落尽梅。争得儿夫似春色,一年一度一归来。”(《宋诗记事》卷八九)。诗中既有“零落”又有“开”,表明了诗人对万事万物变化无常的感受,让我们在看得到的零落草木的同时又欣赏到在明媚的春光下百花争妍的景色。
王安石早年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达到了近乎无欲的境界,因而不为物惑,也不为欲望所左右,实现了真正的自由。他的道德可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文人的道德水准。事实上王安石是一个感情丰富、性格开朗、风趣幽默的人。他的无欲既出於天性、又是严格自律的结果。他也并非为无欲而无欲,而是为了克服人性本身的弱点,进入一个真正的自由境界。主要是借典故所包含的情绪色彩和象徵意蕴,来显示舆烘托一种朦胧迷离的内在心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晚年的王安石心境确实有所变化,从倾向改造世俗社会转向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从为人转向为己,个人的自由在他心目中更加重要。他已经超越了世俗与入世的分别,体会解脱的自在,体会舆融入自然的恬静,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