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与孔孟有关的成语故事
和颜悦色、学而不厌、举一反三、守望相助、守身如玉
一、和颜悦色 [ hé yán yuè sè ]
解释: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出自:战国 孔子《论语·季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译文:“所谓的温柔,是指脸上的温柔,和善可亲让人放松的原因”
二、学而不厌 [ xué ér bù yàn ]
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出自:战国 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默默地记住的,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三、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四、守望相助 [ shǒu wàng xiāng zhù ]
解释:守望:防守了望。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译文:出入都以朋友的关系相称,互相援助,有了疾病相互扶持。
五、守身如玉 [ shǒu shēn rú yù ]
解释: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
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离娄上》:“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译文:谁不为守?爱护身体,是保持节操的根本。
二 孔子的老师是谁
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孔子的老师是谁,很多史料表明,孔子三十岁左右就办回了学校答,但很少看到其三十岁之前在哪里学习,跟谁学习,仿佛孔子乃天人,一出世便为师。
读《论语》,也可以看见卫国大夫公孙朝也曾问子贡,你的老师孔子的老师是谁呢,子贡便说:“文王、武王的大道并没有崩坏,还在人间运行。贤者理解它的大道,不贤者也可了解它小道,文武之道,无处不在。夫子哪里不能学习,为什么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这个回答至少说明几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孔子无所不学,无处不学,所以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说法。二是孔子在向历史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完全是自学成才。三是若非要在历史中找一位导师的话,那就是周武文王和周公了。
(2)有教无类的几个小故事扩展阅读:
读《史记-孔子世家》可以知道,孔子家贫,且贱,没上过好的贵族学校,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没上过好的大学,只好自学成才。但自学成才的好处在于,什么都学,什么书都可以读。可以博学矣,非专家耳。
子贡的回答实在是完美,但这并不意味着孔子是天才,什么都懂,不需要向谁学习,恰恰相反,从《史记-孔子世家》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随时都向人学习的孔子。
三 有教无类的事例子-百度
『有教无类。』」指施教的对象,没有贵贱贫富的分别。
有一天,有一个叫冉雍的六岁的孩子向孔子求学。这个学生落落大方、诚恳稳重,很有将来成为大人物的气貌。于是孔子就对这个孩子的身世很好奇,迫不及待地问孩子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询问之后才知道:冉雍的家境很穷,家里也没有田地,父亲什么也不会,以盗窃为生。他的父亲对冉雍说:“我也希望你长大后去学点本领,但是爹没有钱送你去学手艺,没有办法呀!”
后来,母亲去世,父亲续弦。继母听说孔子广收学子,并且不交任何费用,恰赶上冉雍的父亲因偷窃抓去关起来,于是她就让冉雍到孔子门下求学。
孔子的子弟们知道冉雍是小偷的儿子,就看不起他,开始有意阻扰孔子收他为徒,但孔子不听他们的话,收下了冉雍。之后,子弟们有意无意地怀疑冉雍也会偷别人的东四,孔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中,默不作声,一直想找机会教育这帮子弟。
有一天,孔子带子弟们去郊游,学生们高兴极了,走着走着,在不远的地方看到一条小牛,小牛的毛色纯赤、头角又端庄,非常漂亮!
有个学生说:“我记得老师说过,祭祀山川神祗就需要这样的牛”。
孔子故意摇摇头,有些惋惜地说:“但是这头牛不行!他血统不好,不适合用来祭祀”。
“ 血统不好有什么关系,又不是需要用他的父母来祭祀”。
“哦,是吗?那人呢?人的血统重要吗?出身卑微、行为不端的人,也可能有行事光明、心地善良的儿子啊?!大家为何用父亲的品行来否定他儿子一切呢?孔子问。”
学生们一个个都低下头,知道孔子说的是关于冉雍的事。
孔子见子弟们明白了他在说什么,就赞美冉雍说::“冉雍年龄小,气度不一般,我看他是个当领导的材料,大家不可歧视他。”
孔子并没有因为冉雍家庭出身卑贱不接纳他、歧视他,而是因势利导,帮助他,培养他,使冉雍能被大家接纳,愉快地学习。冉雍也不辜负孔子所望,做了季氏私邑的长官。
四 老师们好,明天我语文老师让我讲先秦诸子选读的第六课《有教无类》,我已经逐步翻译了。但怎样才能讲的更
有教无类故事:
拜访学诚法师的人很多,形形 *** 、三教九流都有。有一次,从上海来了两个二专十多属岁的大男孩,他们在酒吧唱歌,发型夸张,还染了色,打扮很时尚、现代。
两位男孩很希求佛法,但不了解,用世间的概念来看待佛法,而学诚法师也都顺着他们,善巧地加以引导。随侍法师的弟子刚开始有些不以为然,觉得他们世俗的见解太强了,但看到法师耐心、慈悲的对待,慢慢也受到感染,不再在意他们的烦恼了。后来,由于学诚法师非常繁忙,便安排弟子继续与他们交流,谈了四十分钟。谈完后,两个人表示很希望能与寺里通信。
事后学诚法师对弟子说:“这两个小孩烦恼重,时间如果够,会对他们有更大的帮助。”
法师对一切众生都常怀慈悲,不论什么种类的人都怡然摄受,并且能够适应对方的根器善巧说法,让种种人都能了解佛法、净化烦恼。
紧张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在讲时做深呼吸, 两手握成拳头,告诉自己我能行,就会好多了
五 《孔子》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孔子》一文是根据《史记·孔子世家》及相关资料编写的,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孔子》一文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孔子的生平概况,是文章的总起部分,由此引出后面的故事。第二部分(3-8自然段)具体讲了孔子的几个故事,作者选择了他生平有代表性的几件事一一分述。
(5)有教无类的几个小故事扩展阅读: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一个 *** 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六 有关教师节的资料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中国人历来尊师重教,但是我敢说,关于教师节的相关知识,你肯定知道的不多,起码不会比我在互动网络上找到的资料多,但苦于上面的内容太多,我也只能从互动网络上整理一些重点的资料供大家来看,但我敢说,一样够你喝上一壶的!童鞋们,还是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吧,就像有一天你当了父母,你的孩子都不知道是父亲节母亲节是什么意思,你会是什么滋味呢?
概述
1985年9月10日,是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1985年举行的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教师节是一个感谢老师一年来教导的节日,不同国家规定的教师节时间不同。每年公历9月10日,是中国的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北京庆祝了第一个教师节。
2010年9月10日是中国第26个教师节。
中国历史上曾建立过教师节。教师节,是中国仅有的包括护士节、记者节在内的三个行业性节日。自1931年以来,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4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
中华人民***和国的教师节目前为每年的9月10日。中华人民***和国成立后,1951年取消教师节,1985年重建教师节,定为9月10日,沿用至今。目前有部分人士在倡议将孔子诞辰日作为教师节.
中国确定9月10日为教师节,是因为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1]
全球各地也有自己的教师节。
委内瑞拉--每年1月15日定为教师节。这天除庆祝大会外,还有向教师献花等敬师活动。
泰国--每年1月16日定为教师节。这天全国学校放假,隆重庆祝。各地的庆祝仪式上,向当年退休和刚参加工作的教师颁发奖状并献花。 苏丹--从1971年2月24日起,全国实行教育改革,将这天定为教师节。中、小学一律放假一天,以示庆祝和纪念。 葡萄牙--葡萄牙的教师节是5月18日。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早确定教师节的国家。早在1899年5月18日,葡萄牙科英布大学的毕业生,为了感谢老师教育之恩,纷纷向老师敬献彩带,老师在彩带上签名后还给学生留作纪念。后来这一天定为教师节。 捷克、斯洛伐克--每年3月28日定为教师节。这天前后的一周之内,全国广泛而隆重地举行尊师重教活动。国家向优秀教师颁发勋章或授予荣誉称号等。 德国--每年6月12日定为教师节。各地开展尊师敬师活动。 朝鲜--为纪念金日成主席1977年9月5日发表《社会主义教育提纲》,将这天定为教师节。 印度--每年9月5日定为教师节,而每年11月14日的印度儿童节同时定为印度儿童教育工作者的节日。 蒙古--从1967年起,把每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作为教师日。 美国--每年9月28日定为教师节。这是中美建交前的1971年由美国两院法定通过的。 波兰--每年10月14日为国家教育日和教师节。 法国--教师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 俄罗斯--每年10月的第一个周日定为教师节。 泰国——每年1月16日定为教师节。这天全国学校放假,隆重庆祝。各地的庆祝仪式上,向当年退休和刚参加工作的教师颁发奖状并献花。 匈牙利——每年6月的第一个周一定为教师节。节前,国家要召开教师代表大会,表彰和命名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的还颁以重奖。[2]
教师节-中国教师始祖----孔子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七 什么是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故事来源
1、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2、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
有教无类成语,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原句为子曰: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此教育理念为孔子所倡导,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
有教无类的历史故事:
孔夫子周游列国,刚刚到了鲁国边境关卡,发现鲁国士兵对来往行人收取过路费,每过一次都要重新收费。很有爱国观念的孔子皱了皱眉头,突然又想起囊中羞涩,摸了摸口袋,发现不够自己和学生一干人等的过路费。子贡就拿出自己的钱让所有人过了关。
学生宰予(字子我)就跟孔子说:“老师,早就跟您提过,应该提高学费。您看,他们住你的,吃你的,相当于您对他们有补贴。如果降低学费,是让不穷的人,有能力支付高学费的人搭了便车。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提高学费,通过提高学费,以增加更多的奖励和补助,来解决穷人上学的问题。”
子我接着说:“就好像这个关卡,我觉得也应该提高过路费。您看,关卡国家建设起来要资金的,行人进进出出,还要修缮,所以即使收费国家还是有补贴的。可是穷人一个月只用进出不超过三次,而富人一个月可能进出三十次,国家的补贴实际上补给了富人。正如您提高学费一样,过路费应该提价,然后用提高最低生活标准的办法来补助穷人。”
孔子大怒,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子我回说:“我这是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