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不绝 有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滔滔不绝”也作“滔滔不竭”。这个成语出自五代后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宰相叫张九龄,以善于言谈而出名。他见唐玄宗疏于朝政,就多次进言劝谏。张九龄主张任人唯贤,广揽人才,并设置了选拔人才的专门机构。每当他与宾客们谈论起经书时,总是“滔滔不竭”,意思是他说话像滚滚流水连续不断。后来由于得罪权贵李林甫,张九龄被罢免了宰相职务。
滔滔不绝
tāo tāo bù jué
[释义] 滔滔:水流滚滚;连续不断的样子。像水流一样不间断。比喻话多而又流畅。
[语出] 后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张九龄善谈论;每与宾客议论兵旨;滔滔不绝;如下阪走丸也。”
[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
[辨形] 滔;不能写作“涛”。
[近义] 源源不断
[反义] 张口结舌 哑口无言
[用法] 用于形容话多;连续不断。一般作状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与“口若悬河”区别在于:~偏重于形容说话流畅;而“口若悬河”偏重于形容口才好。
[例句]
①他在会上~地讲了两个钟头。
②每一回的《水浒传》;他都能~地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