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谜底:
鸡犬不宁
2.解释:
鸡犬不宁,宁:安宁。形容声音嘈杂或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3.出处: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把一个地方搅得齑菜不生;鸡犬不宁。”
扩展资料:
典故:
唐朝原本是个繁盛的封建王朝,但到了中期,安史之乱后,唐代再也无法恢复已往的繁荣,当时的时局动乱,宦官专市又加上藩镇割据,令百姓十分痛苦。
而当官的都只顾自己,拼命搜刮民脂民膏,税收名目又杂又多,人民整日劳苦也无法吃饱肚子。
柳宗元见到这种情况既痛心又无奈,曾写了一篇《捕蛇者说》来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生活的圃苦,希望统治者看到能调整政策、改变这一切。
这篇文章写到:当时在永州有一种蛇,剧毒无比,如果人被它咬上一口,就一定会死,无法救治了。
但是捕到这种蛇之后把他晾干做成药,可以治疗许多疑难杂症,为此,皇宫里征集这种毒蛇,每年两次。用这种蛇可以顶替租税。在永州许多人都想做这个差事。
有一个捕蛇的人,从他祖父到他都是做这件事情的,可是他的祖父被毒蛇咬死,他的父亲也是这祥死的。于是作者要免除他这种差事,让他与其他人一样种田交税,这个捕蛇的人听后十分惊惧,请求不要这祥做。
他十分伤心地说:“我那些靠种田生活的乡亲更加悲惨,他们拼命的劳作都不够交税的,更不用说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人或是死了,或是流亡他乡,现在这里只剩下我一家人靠着捕蛇才活下来。”然后他描绘了官吏来收税的凶残样子,他们的到来使村中人人自危,鸡犬不宁。
最后他说,虽然他每年会有两次冒着生命的危险,但其他的日子却安安稳稳,所以他还是要继续干下去。
柳宗元在文章最后感叹:残暴的统治对人们来讲真是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