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查询 - 有哲学意义的四字成语

有哲学意义的四字成语

1. 含有哲理意义四字成语故事

这几个成语故事涉及到了辩证法中的一些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田忌赛马涉及量变与质变的转化.除了注重量的积累以外,还要注重因素内部结构的调整.该故事就是通过改变次序达到质变的.而围魏救赵则是现象与本质的问题.看似舍近求远,实则一招制胜.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能被现象所迷惑.塞翁失马主要强调了矛盾的转化.塞翁失马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情.刻舟求剑则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整个世界都是运动发展变化的.郑人买履则是忽略了内部矛盾,忽略了主体性.邯郸学步与揠苗助长都包含要重视四五的内部矛盾,抓住矛盾的关键因素.邯郸学步还涉及矛盾的特殊性,重视个体的差异性.揠苗助长还涉及从量变到质变要经过量的积累才能达到.。

2. 有哲理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拔苗助长[bá miáo zhù zhǎng]: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5、掩耳盗铃[yǎn ěr dào líng]: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 有关哲学的四字词语

清静无为 道家语。

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生生不息 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已: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

生生不已 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已:没有终止。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无边风月 无边:无限;风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

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修齐治平 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一分为二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4. 有关哲学的四字词语

清静无为 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生生不息 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已: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

生生不已 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已:没有终止。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永无停止。

无边风月 无边:无限;风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修齐治平 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一分为二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5. 有哲理四字成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作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是一个非常有哲理的词语沉默是金:意思是说默默的思考也能够获得成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哲理成语。言多必失:话说多了必然会有失误的时候,和祸从口出意思差不多闲谈莫论人非:休闲聊天的时候不要讨论别人的对错是非望梅止渴:人想到可以吃梅子就会流出口水,这样能解渴。

后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他人。路遥知马力: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赖,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下句是:日久见人心 开卷有益: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6. 人生哲理四字成语

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哲理成语:

1,按图索骥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K

7. 哲学成语或四字词语

知足常乐 [zhī zú cháng lè]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示例: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

出 处

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8. 有哲理的四字词语

1。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2。 活到老,学到老 比喻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们的实践和认识也是随之 变化发展. 3.万变不离其宗 是说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的,现象无论怎么变化,还是本质 的表现. 4.声东击西 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分. 5.买椟还珠 比喻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6.适可而止 体现了适度原则 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事物最终会战胜旧事物 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9.水滴石穿 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10.故步自封 违背了发展的观点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2.竭泽而渔 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13.看相知命 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14.画龙点睛 抓重点 1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两点论两分法 16.刻舟求剑 静止的看问题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 18.心外无物 唯心主义 1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物质决定意识 20.对牛弹琴 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21.唇亡齿寒 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理 22.学以致用 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23.邯郸学步 要善于思考,形成正确的认识 24.事实胜于雄辩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25.多想出智慧 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6.有志者,事竟成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27.望梅止渴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 28.对症下药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29.士别三天,刮目相看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30.居安思危 矛盾的同一性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