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查询 - 根据矛和盾的故事,我国有哪些成语

根据矛和盾的故事,我国有哪些成语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自相矛盾:讽刺哪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

矛盾相向:形容针锋相对。

鬻矛誉盾:讽刺哪些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和自相矛盾近义词。

杯酒戈矛: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

操矛入室:比喻深入了解对方,找出其纰漏,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

亡戟得矛: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矛(máo),兵器名,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是战争中常用兵器.长柄,有刃,用以刺敌.始于周代,或周代以前,来历亦甚悠久,惟当时战术未精,各种兵刃使用之法,亦极简单,非若后之武术,以繁取胜,以多矜奇也.矛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用双手握柄,以直刺或戮为主的战斗使用方法.

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后后来还称作“牌”、“彭排”等.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盾作为一种“主卫而不主刺”的卫体武器,早在商代就已经存在.到唐代时,盾改称“彭排”.宋代时正式称“牌”.明清两代沿袭宋习,称牌而不再称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