枘,汉语三级字, 读作枘(ruì),榫头,用以插入另一部分的榫眼,使两部分连接起来。
名词用法
(形声。从木,内声。本义:榫头;插入卯眼的木栓) 同本义。
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楚辞·九辨》
方凿圆枘,良工无以措巧心。——明·孙绪《沙溪集》
又如:枘凿(枘、凿,榫头与卯眼。枘圆凿方或枘方凿圆,难相容合);方枘圆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动词用法
楔入
层崖峭绝,枘木亘铁。——唐·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
枘的成语有 :圆凿方枘、枘凿冰炭、方凿圆枘、量凿正枘、凿枘圆方、量枘制凿、凿圆枘方、圜凿方枘、方枘圜凿、枘圆凿方、枘凿方圆
部分成语解释:
1、圆凿方枘:圆形榫眼与方形榫头,无法相合。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容。也作“方枘圆凿”。
例句:用这种方式对中国哲学所做的解释和阐发难免产生圆凿方枘、走样变形的情况。
2、枘凿冰炭: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
3、量凿正枘: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