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查询 - 秋什么傲什么成语

秋什么傲什么成语

秋菊傲骨

拼音:qiū jú ào gǔ

解释:一般形容人气节比较高尚,与寒梅傲骨相同。菊花,坚贞高洁之花,不如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是,它傲霜抗寒,坚强不屈,它高洁幽雅,芳香四溢,引动了诗人的情思,激活了诗人的心智,促使他们写下了一曲曲借菊传情,托菊言志的颂歌。

分词解释

编辑

秋菊:qiū jú

花中四君子之一。学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 ,英文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 ,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秋菊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秋菊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末清初开始。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秋菊盛会。古神话传说中秋菊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秋菊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被看作成熟而又寓意深广之花。在据今3000年前的春秋时期,《尔雅》中就记有“鞠,治蔷”。之后,屈原在《离骚》中写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晋陶渊明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古人还有重阳赏菊的风习。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多有诗文加以赞美,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关于菊花,在日本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古时候,从中国驶出一条大船,载了12个贵族童男童女,为寻找长生不老药面远航海外。作为交换,他们携带最为贵重的物品—金菊花。后来大船遭遇了风暴,被冲到一个无人的荒岛,被迫在那里住下 ,繁衍子孙,并在岛上种下了金菊花。之后那里的人们就自称“日本帝国”。日本国旗上被大家误认作太阳的图案实际是一朵金色的菊花。而且日本天皇的象征符号也是一朵16瓣菊花。

傲骨:ào gǔ

古人常用傲骨比喻高傲自尊、刚强不屈的性格:一身傲骨,两袖清风。宋 戴埴 《鼠璞》卷上:“ 唐 人言 李白 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后因以喻高傲不屈的性格。明 袁宏道 《感王胡庚》诗:“傲骨终然遭白眼,穷途无计觅青蚨。”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许若洲女史诗》:“知君傲骨难轻许,苦费幽人日日忙。”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三》:“小小婴儿不该多此傲骨。”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艺术大师徐悲鸿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五律-傲骨

文/老街味道

菊花(7张)

楚强拥项羽 燕弱寄荆轲

侠士轻生死 英雄耻苟和

嚣张易水气 羞唱大风歌

不肯江东渡 原为傲骨多

说明注释

古代文人喜欢用秋菊来比喻风骨,作品也比较常见。元稹的《菊花》抒写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一、二句写爱菊,爱有多深?情有多浓?住宅周围,遍植菊花,秋风送爽,菊花灿烂,诗人专心致志绕篱观菊,以至于夕阳落山也不知不觉。“遍绕”“日斜”两个细节活现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三、四句点明爱菊的原因: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这是菊的神韵,也是诗人不畏权贵而耿直敢言,历经贬谪而心志坚贞的风骨写照。

郑谷的《菊》则赞颂菊花的高风亮节。“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一、二两句对比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把菊等同于野生杂草而不屑一顾,一般人们则在九月初九登高望远,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在鬓发之间,可见人们爱菊成风,对菊是尊敬有加。三、四两句也是运用对比,更集中、更有力地表现出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先描绘秋天早晨的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再歌咏菊的品质,诗人以池塘岸边的菊花与高屋瓦上的矮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作对比,意在表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奉献芳香;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不羡”加重语气,更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这样一位解诗懂菊的人,他的两首咏菊诗作一扫菊花孤高绝俗之态,凸显菊花战天斗地、扭转乾坤的英雄伟力,读来壮浪雄奇,振奋人心。《题菊花》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一、二两句极言菊花迎风盛放,顶霜抗寒,足见其颈健挺拔,不屈不挠之风骨。“蕊寒香冷”凸现菊花芳香四溢、幽冷袭人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鸣抱不平。三、四两句揭示菊花生长环境的寒冷和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神),就要改天换地,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浪漫的想象体现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纵观全诗,诗人实际上是以花喻人,托物言志。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扬他们顶风傲霜的生命活力,又为他们的处境、命运而愤愤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让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幸福的春天里。黄巢的另一首《菊花》则塑造了许多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英雄形象。

“采菊东南下,悠然现南山。”更是道尽了古代文人对菊花由衷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