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查询 - 杜牧评价项羽自刎的成语?

杜牧评价项羽自刎的成语?

『壹』 历史文人对项羽乌江自刎的评价

历代对项羽乌江自刎相关评价汇总如下:

1、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司马迁: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3、郭嘉: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

4、诸葛亮: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

5、范浚:若籍则无能有是,得范增不能用,得陈平不能用,得韩信不能用,皆使之怨偾弃去,徒以匹夫小勇,欲决雄雌于挑战间,至力蹙势穷,犹将驰杀一二汉将,以见枝能,此楚所以失天下也。然则籍之亡也,又胡望乎天哉?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芈姓,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军事家,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贰』 出自项羽自刎乌江的一个成语

霸王别姬,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乌江自刎 。

『叁』 杜牧批评项羽不应该自刎乌江,应卷土重来的诗句是

诗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全诗:《题乌江亭》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肆』 项羽乌江自刎,为何李清照、王安石和杜牧却对他有完全不同的评价

每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 对同一个人和同一件事的评价自然是不同的他没有糊里糊涂地活着,回到江东,而是选择了有尊严地死去。

唐代大诗人杜牧认为,战争的胜败是战略家们的***同事件,没有人能预测战争的最终胜败一个真正的人不仅要面对战争的胜利,更要直视战争的失败和屈辱。江东有很多人才。如果项羽能回到江东重新集结,以自己的实力和号召力卷土重来,真的很难说他会赢还是输。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杜牧并不欣赏项羽的修行。项羽的军旅生涯没有失败,但正是这种失败使他永远失败。可以说,项羽似乎是一个骄傲自信的人,但他的骨头却是脆弱的,这与刘邦正好相反。

人民的情况决定战争的结果,我们不能违背历史规律,李清照认为,害怕的人,应该诚实,生活好,死得壮丽。

『伍』 如何评价项羽乌江自刎

关于他的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和赞扬;一种是以晚唐诗人杜牧为代表,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项羽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对他自刎乌江的决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评价。几千年来这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着,那么项羽当年为什么选择了自刎,而不是过江呢? 根据最早的记录,项羽是因为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而虞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羽不是不想过江,而是根本没有机会过江。

『陆』 杜牧、王安石和李清照看待项羽乌江自刎的视角有何区别

我国史上著名的诗人词人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他们皆是对曾经名显一时的项羽有过评论,也都对其写过十分出名的诗句。 而他们对于关于项羽不同的认可,也是和他们所经历的事情的不同而有着事情。

有人认为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不听忠言的昏庸之人。 杜牧当年也写过“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样的诗句。杜牧他认为项羽自认为是天亡他的观点是十分荒谬的,真正有志向的男儿应当是忍辱负重,以待有朝一日卷土重来的。而王安石则是写过“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这是因为王安石是以人民的观点出发。项羽穷穷兵黩武的行为,自然是不受百姓的待见的。而李清照则是写过“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以此来表达对南宋朝廷只愿割据一方的嘲讽。

『柒』 项羽自刎乌江成语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无颜见江东父老

十面埋伏确实不是成语,你说的很对,我赞同

『捌』 关于项羽自刎的诗词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咏项羽》(唐)于季子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题项羽庙》(唐)孟郊

碧草凌古庙,清尘锁秋窗。当时独宰割,猛志谁能降。

鼓气雷作敌,剑光电为双。新悲徒自起,旧恨空浮江。

《六州歌头 .项羽庙》(宋)刘潜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驱龙虎。鞭寰宇。斩长鲸。扫欃枪。血染彭门战。视馀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兵散月明。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命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泪盈盈。恨花无主。凝愁绪。挥雪刃,掩泉扃。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喑呜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功盖世。成闲纪。建遗灵。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遣行人到此,追念痛伤情。胜负难凭。

『玖』 项羽自刎于乌江边可以用哪个成语描写这一典故

乌江自刎.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司马迁之手,距项羽之死年代较为接近,描写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传最为广泛,后世关于项羽自刎的传说大多源于此。

『拾』 王安石与杜牧对项羽自刎乌江的看法有何不同

杜牧来生活在藩镇割据源群雄无主的晚唐末世,

“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而王安石则是承平日久中原一统的北宋盛时,他的思想更为服膺儒学的正统。

而在靖康之后,李清照感于南宋朝廷偏安半壁,留下了名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英雄末路,史迁对此投递了无数的同情和感慨。

像刘邦那样,老父要被烹了,还能厚颜 *** 的说“分一杯羹”,被追兵追赶能忍心抛弃亲生儿女。

像刘秀那样,兄长无辜遇害,还能饮酒作乐迷惑旁人,能为了政治利益不顾结发妻子而另娶他人。

这样的人有帝王之术,能取得政治成功,但两千年来项羽的形象依然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