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春字的成语有哪些
妙手回春、春雨如油、腊尽春回、春风化雨、满面春风
一、妙手回春
白话释义: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也说着(zhuó)手成春。
朝代:清
作者:李宝嘉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但是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鹊复生’,什么‘妙手回春’……”
二、春雨如油
白话释义: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朝代:宋
作者:释道原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春雨一滴滑如油。”
翻译:春天的雨水一滴滑如油
三、腊尽春回
白话释义: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朝代:唐
作者:孙道绚
出处:《菩萨蛮·梅》:“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
翻译: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树梢上的花又开了
四、春风化雨
白话释义: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朝代:春秋
作者:孟子
出处:《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之化者。”
翻译: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化育的
五、满面春风
白话释义:形容高兴、得意的神情。也形容和颜悦色。
朝代:元
作者:王实甫
出处:《丽春堂》第一折:“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
翻译:得意归来喜笑颜开,志气轩昂的样子可席卷空中的长虹,畅饮美酒千杯,更是满面春风。
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
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
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
当朝太师冯道为他赋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来歌颂他,教导儿童要好好念书,父亲也要教子有方。
(2)火养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扩展阅读明张岱《夜航船》也有“五子科第”条:黄汝楫,方腊犯境,汝楫出财物二万缗,赎被掠士女千人。夜梦神告曰:“上天以汝活人多,赐五子科第。”其后子开、阁、闶、闿,皆登科。
从南宋至今八百余年来,汾源李氏族人在静乐县、娄烦县、岚县、宁武县等四县七十余个村繁衍生息,已发展到一万余户,五万余人,是李姓一个庞大的支系。始祖李元章,生于南宋嘉定年间,赐封中宪大夫(正四品)。
汾源李氏从宋至今八百多年,其历史之久,居住范围之广,人口之庞大,且世系井然,这些特点在族谱上也是少见的,不仅如此,在汾源李氏族谱上涌现出不少杰出人才。始祖李元章所生五子,曰:裕、彬、珪、佐、润。李裕官至枣强县令。
含猫的成语有哪些
含猫的成语:猫儿哭鼠、猫噬鹦鹉、争猫丢牛、猫鼠同眠、虎踪猫迹等
1、猫儿哭鼠 (māo ér kū shǔ)
解释:比喻假慈悲,伪装同情。
出处: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你这些怜惜佃户的话,都是猫儿哭鼠。”
2、猫噬鹦鹉 (māo shì yīng wǔ)
解释:比喻排挤好人。
出处:宋·岳珂《桯史·鹦鹉谕》:“至今蜀人谈谑,以排根善类者为‘猫噬鹦鹉’。”
3、争猫丢牛 (zhēng māo diū niú)
解释:为了争夺猫而丢了牛。比喻贪小失大。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回:“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
4、猫鼠同眠(māo shǔ tóng mián)
解释:猫同老鼠睡在一起。 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出处:《新唐书·五行志》:"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5、虎踪猫迹 (hǔ zōng māo jì)
解释:痕迹,蛛丝马迹。
出处: 当代成语
(3)火养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扩展阅读:
猫的成语造句:
1、唯美主义者高举艺术至上的大旗,人道主义者效猫哭老鼠的悲叹。 ——茅盾《我们这文坛》
2、高阳《清宫外史》上册:“他愤愤地说:‘别样都还罢了,折尾的声明,不是猫哭耗子?”
3、这公子见了大奶奶,如老鼠见猫,贼人遇捕,由他拖扯进房。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八回
无利不起早什么意思
“无利不起早”是个中性词语,意思是如果起得早没有什么好处,谁又会去起早呢?在很多情况下,起早是辛苦的,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里,从暖烘烘的被窝里出来,走到一个冰冷冷的世界,如果没有一种让人有动力的东西在,也是寡有情愿为之的。
(4)火养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扩展阅读:
典故
《晋书·祖逖传》载:祖逖与司空刘琨,同为司州主簿,俩人***被同寝,十分友好。半夜听到鸡叫,祖逖就把刘琨踢醒,一同起舞。这是“闻鸡起舞”一典的出处。
此典曾经激励过不少人,效法早起谋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有惯于早起的。农民早起耕田耙地,小贩早起摆摊卖货,报童早起送报卖报,清洁工早起清扫街道;很多文化人,也都喜欢早起,歌唱演员早起吊嗓、舞蹈演员早起压腿、文坛作家早起写作、戏剧演员早起唱曲……
早起者目的不同,心态也有别。农民想要多干活,小贩希望多卖货,报童为了争读者,清洁工要乘行人少,文化人追求效率高……他们此时的精神,大都是昂扬的。“无利不起早”是个贬义词,但反过来,如果起早没有好处,谁又会去起早呢?在很多情况下,起早是辛苦的,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从暖烘烘的被窝里出来,走到一个冰冷冷的世界,如果没有一种动力在,也是寡有情愿为之的。
清代的官员也早起,三更天就打着灯笼进东华门,要去参加早朝。皇帝为何爱早起?是勤政,还是倡导一种风气?臣僚是否情愿早朝?黑灯瞎火出家门,是忠诚,还是无奈?是满怀兴奋,还是心存怨艾?他们的心态,想必也是各不相同。
老百姓爱早起的原因,有社会习俗的承传,有追求生存的需要,有个人生活的习惯,也有圣人贤士倡导的结果。颜氏家训提倡“黎明即起”,后人视如圣言,身体力行,代代相传。现代人把早起看作勤劳,把睡懒觉视为惰性。冰心说她长期坚持早起,四五点开始写作,她“闻鸡起文”,读者都以此为良习,对她备加崇敬。
把“闻鸡起舞”的“舞”说成舞蹈,是望文生义者的理解,但今天的新生活,却真的是丰富了这个成语的词义,确有许多人“听到鸡叫”就出去跳舞,特别是一些退休女士,一大早就穿上红红绿绿的绸衣,到大街街头扭秧歌。她们是名副其实的“闻鸡起舞”。老人爱早起,是为了健康长寿。除跳舞者外,还有散步、做操、打太极拳者,都是为了运动筋骨,有利身心。
早起的观念,我们和欧罗巴人不同。《马克思传》说马克思喜欢早起,每天早上9点多就去大英博物馆读书写作,乍看感到奇怪,“9点多怎么还算早?”其实是,马克思是工作到很晚,早上仍比一般人早起。
欧洲一般都喜欢夜生活,或进酒吧喝酒,或作其他消闲,睡得晚起得也晚,黎明时分,正是他们睡得香甜之时。商店都是九十点才开门。我最近在伦敦一个住宅区看到,这里黎明时分绝对是静悄悄,最早上街工作的,只有送信的邮递员。
欧洲人晚睡晚起的习惯不知始于何时,想必是工业文明的一种结果。一个连电灯都没有,蜡烛也供不上的年代,哪里谈得上工作、娱乐到深夜?不过,我们不也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了吗?却又何以还继承着传统的习惯?我想,这或许也是东西方文化心理差异的一种表现吧。
在现代化的城市,“闻鸡起舞”已经只是早起的代名词。为了环保需要,城里不许养鸡,鸡鸣已成了绝响,市民早已听不到公鸡啼叫,但“闻鸡起舞”这个成语留给人们的,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奋发进取,艰苦谋事。
描写人物形象的四字词语
1、留芳百世:美好形象永不磨灭,不会被忘却。
2、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3、通天达地:犹言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4、随物赋形:指针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
5、盈盈在目:盈盈:美好的样子。指美好的形象犹在眼前。
6、画影图形:摹绘人的形象。古代悬赏通辑逃犯,画其面影,张贴各处已便捕捉。
7、画角描头:刻意描绘,使轮廓或形象分明。多指绘画或写作刻意模仿,毫无新意。
8、有血有肉: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内容。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
9、栩栩欲活: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0、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
11、山薮藏疾:薮: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疾:病,指容易致病之物。山间的湖泽非常辽阔,难免隐藏有害之物。比喻小毛病并不损害其整体的形象。
12、跳跃纸上:生动形象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 *** 实生动。
13、人之水镜:人间的水和镜子,可以照清人的形象。比喻十分精明又通晓整理的人。
14、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5、神领意造:指用心神领会和创造艺术形象。
16、聚米为山:东汉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皇帝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计划,讲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陈述军事形势,险要的地形。
17、乔妆改扮:乔:做假。乔妆:改变服装、容颜。指化妆改变形象,掩饰本来的身份。
18、跃跃纸上:跃跃:生动形象地呈现。生动形象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 *** 实生动。
19、驼背羊髯:脊背像骆驼,胡须像山羊。形容老头的形象。
20、重新做人:指已认识、悔改所犯罪过,并以此为起点重新塑自己的形象。
21、形神不全:形神:形象和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后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22、旁见侧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表现的形象。
落叶归根前一句是什么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读 音shù gāo qiān zhàng,yè luò guī gēn
释 义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出 处《平妖传》第八回: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若还长大了,少不得寻根问蒂,怕不认我做外公么。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6)火养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扩展阅读: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这是一句俗语,俗语历史久,使用广,名目繁多,说法不一,有:里言、俚言、乡言、俗言、传言、常言、迩言、恒言;
里谚、野谚、古谚、乡谚、俗谚;里语、俚语、古语、直语、鄙语、谚语;俗话、古话、炼话、常谈、俗谈、方言土语、街谈巷语等,可见,历来人们对于俗语的理解并不一致。
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
又什么又什么的词语有哪些
又什么又什么的词语有又红又专、又说又笑、又惊又喜、又香又脆、又高又壮内等
一、又红又专
解释:容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出自:《 *** 文集》第七卷《关于农业问题》:“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
近义词:德才兼备。
二、又说又笑
解释:形容气氛热烈,人们之间说说笑笑。
反义词:一字一泪。
三、又惊又喜
解释:既惊讶又高兴。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3回:“金莲不提防,吃了一吓。回头看见是敬济,心中又惊又喜。”
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意外时。
四、又香又脆
解释:不但很香而且很脆,用来形容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示例:这薯条炸得真是又香又脆。
五、又高又壮
解释:形容身材高大、结实的男子。
近义词:彪形大汉。
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有哪些被误传了千年的成语
成语作为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堪称源远流长,然而在漫长的演化中,有的成语却因为人们望文生义、误传讹传,导致这些成语大大背离了原本的意义,甚至有些驴唇不对马嘴。接下来,我们便来简单盘点几个被误传的成语:
12、明日黄花。这里的明日指的是重阳节,“黄花”指的则是菊花。重阳节赏菊,乃是民俗之一,古代的文人骚客便常在这一天相聚赏花,吟诗作文。苏轼在《九日次韵王巩》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说既然已经相聚了就不必急着回去,还是趁着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等到明天重阳已过,不但人观之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犯愁的。因此,“明日黄花”比喻的便是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现在则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这个词不但意思发生了变化,而且极容易被大家用错,很多人认为“明日”怎么还没有到,怎么会过时,因此而将其用为“昨日黄花”。
如上所述,在成语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因讹传而导致意思发生本质变化的成语并不在少数,而在今天,同样有很多人望文生义而将成语用错,久而久之必将导致更多的成语意思发生本质性变化,不可不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