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查询 - 灯谜有哪些

灯谜有哪些

字谜 离合字谜 成语谜 常用词语谜 人名谜

地名谜 影视剧谜 书刊诗词谜 医药谜 动植物谜

学科谜 食品谜 趣味谜 带格谜

灯谜又称“文义谜”,亦称文虎。它主要着眼于文字的义、形、音,凭借汉字的一词多义、笔划组合、摹状象形等特点,通过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来使谜面与谜底在词义上或在字形上达到相扣。

一般来说,一条灯谜,有三个要素:谜面,谜目,与谜底。谜面一般由精炼的短语、韵文、诗句、或字词组成。谜目则提供了解谜的边界条件,限定了谜底的范围。谜底与谜面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谜底要“扣”谜面,即谜底的内涵要能囊括谜面的内涵。有一些谜还注有谜格,来限定谜底与谜面的相扣关系或方法。

以下分别介绍:

一、猜谜方法 -一 字义分析法

猜谜的方法有好多种,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型:字义分析法、字形分析法、形义综合法及特殊分析法。

字义分析法

1.解析法,即谜底对谜面作正面解释分析。

如:托儿所阿姨点名(曲艺形式一) 数来宝 解作“数一数送来的小宝宝”。积食(口语一) 吃不消 解作“吃进去不消化”。

2.归纳法,谜底是谜面的归纳或概括。

如:上游、中游、下游(无线电名词一) 三波段 归纳为“河流水波分成三段”。万紫千红遍地开(越剧演员一) 陆锦花 概括为“陆地上繁花似锦”。

3.喻义法,此类谜的谜面大多是有一定喻义的现成词语,猜射时不照字面意思,而要按其比 喻的含义去思索。

如:桃李满天下(作曲家-) 生茂 比喻到处都有学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明代抗清名将一) 史可法 比喻历史上的事情可作借鉴和效法。

以上三种方法属正扣法,即正面会意法。

4.反扣法,从反面入扣,面底大多包含一对反义词。

如:劣质商品可调换(四字常言) 好不容易 解作“好的商品不允许调换”;“好、劣”为一对反义词。

读新书,读好书(成语一) 不念旧恶 解作“不念旧书与恶书”;“新与旧”、“好与恶”分别为反义词。

5.侧击法,面底之间既非正扣,亦非反扣,而是以旁敲侧击的方法使其烘托相扣,有时亦称衬扣法。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成语一) 乐在其中 面出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借用“进、退”夹击出“中”。“忧”、“乐”为反义词。

人生地不熟(三字口语) 天晓得 天地人,三杰也;既然“人”生、“地”不熟,那只知道“天”了。

6.漏字法,谜面借用有规律的词语,故意漏去一或多字,谜底即以漏掉的字配以适当的词汇相扣。这类谜的谜底常带有遗、漏、无、少、缺、欠、落、掉、抛、舍、弃、丢、扔、忘、失等表示没有或丢舍遗弃的词。

如:生一个好(成语一) 只字不提 “只生一个好”为计生宣传语,谜面漏掉一个“只”。

焉哉乎也(孟子句一) 失之者鲜矣 七个文言虚词“之乎者也焉哉矣”,“失”去“之者”少了(鲜)“矣”。

7.特征法,以某种事物作谜面,按其特征或用途猜射谜底。

如:手杖(常用词二) 掌握、执行 手掌拿着支撑走路,这是手杖的用途。

汤药与膏药(口语一) 服贴 用“服、贴”表示两类药不同的使用方法。

8.问答法,面底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如:贝壳何处寻?(电视剧一) 上海滩 解作“上,海滩去寻贝壳。”

卷尺有何用?(物理名词一) 释放能量 解作“释放开,能用来量长度”。

一般说来,此法以问句作面,答词作底。当然,亦有例外。

如:春节三日有安排(纺织品一) 人字呢 谜面“节”作断开解,即“春”字节断分成“三”、“人”、“日”三个字,“三”、“日”有了安排,“人”字呢?

9.因果法,面底互为因果关系。

如:落实农村经济政策(乒乓教练一) 庄家富 解作“庄户人农富起来了”。面是因,底是果。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沪剧演员一) 丁是娥 惊惶的原因是见到木兰是女郎。面是果,底是因。

10.承启法,即为承上启下法。一般用有上下文连贯含义的现成句子作谜面,猜射时应联想到其上下句的含义。通常为避免底面相犯而不取全句。

承上法

如:“时时误拂弦”。猜单姓五:“常、巴、周、郎、顾”。面为唐?李端《听筝》句。上句是“欲得周郎顾”。周瑜不但会抚琴,而且善听曲。闻有错者必前往耐心指正,几致成癖。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传闻遐迩。故而喜爱弹琴的仕女,为了一睹周郎英姿且得手把手的教导,竟故意出错以会周郎。谜面“时时”扣“常”,“巴、周、郎、顾”,谜意均在上句中,是一则典型的承上法。

“骚人搁笔费评章”。猜影视演员二:“白雪、梅艳芳”。面为宋?卢梅坡《雪梅二首》(其一)。上句是:“梅雪争春未肯降”。全诗四句,只有第二句无犯底字。真是天造地设的佳构。“白雪”言雪比梅白;“艳芳”喻梅胜雪香。孰优孰逊,难怪“骚人搁笔费评章”了。

启下法

如:“至今思项羽”猜温州市地名。“望江东路”。谜底顿读为“望江东、路”。面为宋朝李清照《乌江》诗句。下句是:“不肯过江东”。项羽兵败至乌江,本想回一下久别的故乡,梓里情深,可以想象。但因所率子弟兵死伤殆尽,无颜见江东父老,只得遥望江东路径叹息。

“九龄已老韩休死”猜名贵药材冠产地:“朝鲜人参”。面为宋?晁说之《唐明皇打球图》诗句。下句是“无复明朝谏来”。意为朝中少了张(九龄)、韩(愈)两人,对唐明皇声色犬马,不理国政的行为,无人再敢参奏进谏了。谜底别解为朝中很少有人参奏了。

11.运典法,不是单纯从谜面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通过谜面运用的典故来猜射。

如:莫须有(《聊斋》篇目三) 秦桧、织成、冤狱 这是运用秦桧捏造罪名陷害岳飞的典故。

眼前有景道不得(电影演员二) 于是之、李默然 李白曾游黄鹤楼,本欲题诗,但看了崔颢的诗后,打消了念头并写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于是之,李(白)默然。

12.分扣法,它不是以谜面的整体含义来推敲谜底,而是将谜面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分别猜射。

如:重放的鲜花(花卉一) 千里香 谜面分割成“重放”和“鲜花”两部分。

好看、方便、牢固(国名一) 美利坚 此谜巧妙地把同类题材组合在一起,分别一一扣之,较为难得谜语的猜法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二十多种。属于会意体的有会意法、反射法、借扣法、侧扣法、分扣发、溯源法;属于增损体的有加法、减法、加减法;属于离合体的有离底法、离面法;属于象形体的有象形法、象画法;属于谐音体的有直谐法、间谐法;属于综合体的有比较法、拟人法、拟物法、问答法、运典法。

会意法 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例如:脸上长钩子,头角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象)

反射法 即反其谜面意思而猜之。例如:莫用小人(打一中草药:使君子)

借扣法 不用谜面原意或多意、反意,借用谜面别解成新意,用来扣合谜底。例如:开明(打一唐代文学家:元结)“开明”别解为“明朝的开始”,即元朝的结束,因此谜底为“元结”。

侧扣法 不正面理解谜面原意,借用多义从侧面烘托扣合谜底。例如:江枫渔火(打一《儒林外史》人物:双红)这里“双红”是从“枫”、“火”得名,“枫”和“火”都是红的,因此“双红”扣合谜面。

分扣法 谜面的字分别扣合谜底的字,有的一字扣一字,有的一字扣多字,也有的多字扣一字。例如:望穿(打一昆曲剧目:十五贯)“望”俗称“十五”,“穿”与“贯”有同义之处,分别扣为“十五贯”

溯源法 “溯源”及追溯谜面的来源以及与其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也有叫它承上启下法的。例如:桃花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无与伦比)这则谜以“桃花谭水深千尺”的下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扣合谜底。

加法 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予以增加或将某些字相加,来扣合谜底。例如:好山好水 (打二字:崔,淮)这里“好”扣“佳”,“好山”及“佳山”,自身相加得“崔”;“好水”及“佳水”,自身相加成“淮”。

减法 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减少,或用某些字相减来扣合谜底。例如: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 (打一字:也)将“池”的三点水去掉的“也”,将“地”的土字旁去掉也得“也”。

加减法 按谜面的提示,有的字增加笔划,有的字减少笔划,既有加有减,最后扣合谜地。例如:上头去下头,下头去上头,两头去中间,中间去两头.本谜“去”为谜眼,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可组合成谜底。

离底法 此谜,谜面反映的是谜底的拆离。猜时,将谜面合成,然后再扣合谜底。例如:七人(打一县名:开化)

离面法 将谜面某些字拆离,去扣合谜底。例如:诧(打一成语:一家之言)

象形法 根据事物的特征,汉字的结构(相形),进行拟人拟物,加以形象化,使人引起联想,增加趣味。例如:冰上两点嫌它多,石头压水水爬坡.(打一名词:水泵)

象画法 此谜是根据谜面整体具有图画意味去合谜底。例如: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打一字:慧)

直谐法 制作谜底时,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来应该用的字,把人的注意力引开,达到隐藏谜底的目的。例如:增加十两(打一城市:天津)“增加十两”及“添斤”,与“天津”谐音。

间谐法 先将谜中的某些字拆变,再谐音扣合谜底。例如:二者规格不同(打一字:鞋)

猜时,先将“鞋”拆为“圭”、“革”两部分,“圭”与“规”谐音,“革”与“格”谐音,切合谜底。

比较法 是将形状、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例如:加一笔不好,加一倍不少(打一字:夕)

拟人法 将谜面的字词人格化,扣合谜底。例如: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衫,你若欺负她,她就戳一枪. (打一动物:蜜蜂)

拟物法 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或者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例如:

枕头.(打一成语:置之脑后)

问答法 此种谜通常是用提问式的谜面,回答式的谜底。例如:八十万禁军谁掌管?(打一成语:首当其冲)

运典法 词类谜语以人们熟悉的成语、口语、诗词、典故作谜面,而将意义别解,从而扣合谜底。例如:宝玉求婚(打一美国历史人物:林肯)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