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查询 - 画点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

画点什么四字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

1. 关于画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充饥画饼 出谋画策 对景挂画 断齑画粥 雕梁画栋

雕龙画凤 点纸画字 点指画字 故步自画 画饼充饥

画地成牢 画地成图 画栋雕梁 画地而趋 画栋飞甍

画荻和丸 画荻教子 画地刻木 画地为牢 画荻丸熊

画地为狱 画地作狱 彗泛画涂 画符念咒 画虎不成

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虎不成反类犬 画虎成狗 画虎画皮难画骨 画虎刻鹄

画虎类狗 画虎类犬 画疆墨守 画龙不成反为狗 画梁雕栋

画龙点睛 画龙点晴 画卵雕薪 画龙刻鹄 画眉举案

彗汜画涂 画沙聚米 画水镂冰 画蛇添足 画沙印泥

画蛇著足 画土分疆 毁瓦画墁 画野分疆 画意诗情

画蚓涂鸦 画一之法 画脂镂冰 画中有诗 较若画一

斠若画一 江山如画 京兆画眉 刻画入微 刻画无盐

口讲指画 眉目如画 描神画鬼 描头画角 描写画角

拟规画圆 乔龙画虎 琴棋书画 如锥画沙 书画卯酉

宋画吴冶 诗情画意 诗中有画 体规画圆 铁画银钩

为蛇画足 依本画葫芦 运筹画策 银钩铁画 一画开天

依葫芦画瓢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依样画葫芦 张敞画眉 指东画西

指方画圆 照葫芦画瓢 照猫画虎 指手画脚 指天画地

2. 画四字成语有那些

雕龙画凤 刻绘龙凤

画虎不成 比喻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画虎类犬 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京兆画眉 京兆:汉朝官名;画:描。指男女或夫妇相亲相爱

描神画鬼 描画鬼神,指凭臆想描写不存在的事物

描头画角 比喻刻意模仿,毫无新意

出谋画策 谋:谋略。画:筹划。制定计谋策略。常指为人出主意。

雕梁画栋 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

断齑画粥 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

对景挂画 比喻本身的举动恰恰和客观情形相应。

画饼充饥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画地刻木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画虎成狗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3. 看图猜四字成语答案及图片

鱼目混珠、水滴石穿、东张西望、指鹿为马、只手遮天、一目十行、胆小如鼠、狐假虎威、沉鱼落雁、天旋地转、出水芙蓉、雾里看花、岿然不动、蛇蝎心肠、五颜六色、水天一色、出口成章、龇牙咧嘴、昂首挺胸、四通八达、网开一面、命悬一线

鱼目混珠

不少商人想拿仿冒品来鱼目混珠,欺骗不知情的顾客。

只见大师走到画作前一看,就说:「这是鱼目混珠的假画!」

我们要抵制仿冒品,绝不允许鱼目混珠,侵犯智慧财产权。

水滴石穿

他辛苦了好几年,终于水滴石穿,完成这部钜着。

他认为谈恋爱要有水滴石穿的功夫,磨久了自然会有成果。

别看我们现在很不强大,只要我们坚持努力,总会水滴石穿,取得成功。

东张西望

上课的时候要聚精会神,不能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小明平时上课不注意听讲,总是东张西望,可一到考试就什么也不会,坐在那左顾右盼。

妈妈给我讲故事,我东张西望,妈妈生气了,问我讲了什么,我答不上来。

4. 成语故事的四字成语大全

覆巢无完卵 覆水难收 鹬蚌相争 濠上之乐 辩日远近 蹊田夺牛 螳臂当车 螳螂捕蝉 霜露之疾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戴罪图功 作壁上观 激浊扬清 燃糠自照 燃眉之急 磨砖作镜 磨穿铁砚 磨杵成针 鹤立鸡群 篝火狐鸣 雕虫小技 黔驴之技 噬脐莫及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处堂 璞玉浑金 霓裳羽衣 薏苡明珠 潘岳貌美 褒衣博带 熟能生巧 箭在弦上 墨突不黔 墨守成规 暴虐无道 嘲风咏月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醇酒美人 横行霸道 臧仓小人 臧谷亡羊 漏网之鱼 精贯白日 旗亭画壁 寥若晨星 察察而明 察言观色 管宁割席 管窥蠡测 箕山之节 箪食壶浆 箪食瓢饮 黎丘丈人 锲而不舍 蝇营狗苟 瞎子摸象 蜻蜓点水 誓死不二 聚蚊成雷 聚米为山一发千钧 无亡之灾 神机妙算 救死扶伤 安如泰山造句 钟馗捉鬼 长袖善舞 兴高采烈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乱点鸳鸯 存而不论 摧枯拉朽 众叛亲离 豹死留皮, 人死留名 排难解纷 欲盖弥彰造句 点石成金 釜底抽薪 屠龙之技 杀鸡焉用牛刀 百发百中 见利忘义 以身试法 偃旗息鼓造句 惩羹吹齑 鸡犬升天 青云直上 连篇累牍 羿射九日造句 四海之内皆兄弟 闻一知十 礼顺人情 东张西望造句 怙恶不悛 箪食瓢饮 抛砖引玉 计功行赏 倒行逆施 人莫予毒 惩一儆百造句。

5. 含有四字的成语故事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

6. 三年级 四字成语故事有哪些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喜欢吗?不喜欢跟我说。

7. 含有四字的成语故事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