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查询 - 狄仁杰他做过宰相,为什么最高官职还只是三品?

狄仁杰他做过宰相,为什么最高官职还只是三品?

其实很多人都说错了,说唐朝宰相就是三品官并不准确(狄仁杰刚刚做宰相的时候也就只是正四品,后来才升了正三品),唐朝宰相品级不是一定的,虽然很多宰相都是三品官,但也有不少一二品高官拜相,甚至四五品官员也能做宰相,这就涉及到唐朝的宰相制度“政事堂”。

隋朝设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延续,将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长官中书令;门下省审核,长官侍中;尚书省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副长官左右仆射。按理说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并为宰相,不过他们品级可不一样。

尚书令正二品,中书令和侍中都是正三品。尚书省级别最高,副长官左右仆射都是从二品,下面的六部尚书都是正三品。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尚书省会一枝独秀,故而,自唐朝初年李世民做过尚书令后,这个官职就基本不授予其他人了,尚书省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主理。所以,高祖李渊在位和太宗李世民初期,宰相成员为正二品的尚书令(仅有李世民一个),从二品左右仆射,正三品中书令、侍中。

后来,李世民发现了三省六部制的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如果这二省长官中书令、侍中意见不统一,中书省的政令总被门下省驳回,这就会严重影响行政效率。于是,李世民开创了政事堂制度。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由宰相们先行对政务达成一致意见,再下发,二省都不会有异议。能进入政事堂的都称为宰相,除了中书令、侍中必然进入政事堂外,皇帝也可遴选其他官员进入政事堂,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头衔。这样的话,这些人也可以称为宰相。

同中书门下三品,并不代表这个官员就是三品官。这个头衔的意思是“同中书门下二省的三品长官(也就是中书令、侍中)一起商议政务”。这只是一个差遣,不影响官员本身的品级。如果尚书省左右仆射加同中书门下三品,那他们品级还是从二品,如果正四品中书侍郎、门下侍郎(中书门下二省的副长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后来还有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一样的意思),那他们也还是正四品。所以,不是只有三品官才能做宰相。

举个例子,太宗后期和高宗前期第一权臣长孙无忌,就是以太尉(最高官职三公之首,正一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与此同时,李勣(也就是著名的徐世勣、徐茂公)也以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散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后来又晋升司空(三公之一,正一品),还是保留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两位都是正一品的宰相!

有高的同时也有低的。高宗在位中后期,武则天为了夺权,扶植自己的势力,以李义府为中书侍郎(正四品),同平章事(原本在中书门下二省的官员入相可以省略“中书门下”四个字)。所以,李义府就是正四品的宰相。他有个著名的成语典故“笑里藏刀”。

所以我们看狄仁杰,他刚做宰相的时候也不是正三品,而是正四品。武周天授二年,狄仁杰第一次拜相,被授予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则天称制后,进行了一系列官制改革,将中书省改称凤阁,中书令改称内史;门下省改称鸾台,侍中改称纳言;尚书左右仆射改称文昌左右相;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改称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所以,这个官换成唐朝原本的官名就是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正四品。

后来,狄仁杰被冤入狱,复出后,拜鸾台侍郎(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还是四品官,不过马上加了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文散官),所以成了从三品。之后升迁为检校纳言(代理侍中),兼右肃政台御史大夫,正三品,最后晋升内史(中书令)。死后追授文昌右相(尚书右仆射,从二品),唐中宗复辟后又追赠司空(三公之一,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