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穷而后工成语什么意思
穷而后工?[qióng ér hòu gōng]
释义
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回越好。?
褒义
出处
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答》:“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② 后有什么成语
后车之戒 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
后发制人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后福无量 量:限度, *** 。将来的幸福无穷。
后顾之忧 顾:回头看。来自后方的忧患。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
后悔无及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后会无期 以后何时相会还没有一定的日期。
后会有期 期:时间。以后有见面的时候(用在分别时安慰对方)。
后患无穷 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后继无人 继:继承。没有后人来继承前人的事业。
后继有人 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后来居上 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后来者居上 后来的超过先前的。
后来之秀 秀:特别优秀的。后辈中的优秀人物。
后浪推前浪 江水奔流,前后相继。比喻后面的事物推动前面的事物,象后浪推动前浪一样,不断前进。
后起之秀 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后生可畏 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后悔不及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后悔莫及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后进领袖 晚辈中最杰出的人。
后进之秀 犹言后起之秀。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后浪催前浪 比喻新生的事物推动或替换陈旧的事物,不断前进。
后生小子 指年轻晚辈。
后手不接 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日后则接应不上,无法继续维持。亦作“后手不上”。
后台老板 戏班子的老板。指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后拥前呼 后面簇拥,前面吆喝。形容出行时气派很大。
后海先河 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耳后生风 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劫后余生 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
酒后失言 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说了不该说的话。
酒后无德 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
马后炮 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身后识方干 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身后萧条 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贫困。
曙后星孤 曙:破晓时光。旧称仅遗孤女。
褪后趋前 形容前前后后向人献殷勤。
雨后春笋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雨后送伞 比喻事后献殷勤。也比喻帮助不及时。
顾后瞻前 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同“瞻前顾后”。
酒后茶余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绝后光前 绝:断绝;光:光大,扩充。扩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做出了后人难以做到的事。形容功业伟大或成就卓著。
恐后无凭 怕以后没有个凭证。旧时契约文书的套语,常与“立次存照”连用。
恐后争先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敛后疏前 指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
秋后算账 本指秋收后结算账目。比喻待到事后再对反对自己的一方行清算处理。
事后诸葛亮 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王后卢前 指诗文齐名。
不甘后人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步人后尘 后尘: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
杜绝后患 杜绝:堵塞、断绝;患:祸害、祸患。指彻底消除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皇天后土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名垂后世 好名声流传的后代。
前俯后仰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前覆后戒 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前赴后继 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前歌后舞 原指武王伐纣,军中士气旺盛,后用作对正义而战的军队的颂辞。
前呼后拥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前倨后恭 倨:傲慢;恭:恭敬。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前目后凡 目:细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
前仆后继 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前思后想 往前想想,再退后想想。形容一再考虑。
前挽后推 形容前后都有人帮助。
前仰后合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前因后果 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
强而后可 强:硬要,迫使。经强求后才答应。
穷而后工 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死而后已 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松柏后凋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退有后言 当面顺从答应,背后进行非议。
先公后私 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先花后果 旧时比喻先生女后生男。
先来后到 按照来到的先后确定次序。
先礼后兵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先难后获 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先人后己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先声后实 声:声势;实:实力。比喻先用声势挫折敌方士气,然后交战。
先忧后乐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先斩后奏 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以观后效 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将罪犯从轻处分,再看他以后的表现。
盈科后进 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毙而后已 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至死才罢休。
不敢后人 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表示不敢懈怠,奋力前进。
长江后浪推前浪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长虑后顾 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
垂裕后昆 裕:富足。后昆:子孙,后代,后嗣。为后世子孙留下功业或财产。
放马后炮 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敬事后食 指凡事应当先尽力去做,待有功绩后才能享受俸禄。
流芳后世 指美名留传于后代。同“流芳百世”。
前跋后疐 比喻进退两难。
前合后仰 前合:身体向前弯曲。后仰:身体往后仰。指身体前后晃动。形容身体站立不稳。亦作“前仰后合”。
前街后巷 指各处的街巷。
前襟后裾 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前倨后卑 倨:傲慢。卑:谦卑,恭顺。先傲慢后恭顺。亦作“前倨后恭”、“后恭前倨”。
前仆后踣 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同“前仆后继”。
前危后则 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前瞻后顾 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同“瞻前顾后”。
晚生后学 泛指学习同一技艺或同一学问的后生晚辈。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先断后闻 指先处理后奏闻。
先号后庆 指初凶后吉。
先号后笑 ①指命运先凶后吉。②指文章或著作结尾比开头精彩。
先河后海 先祭河神,后祭海神。比喻治学要弄清源流。
先笑后号 指命运先吉后凶。
先行后闻 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小子后生 泛指少年后辈。
贻笑后人 贻:留下;后人:后世的人。因为荒唐,而让后人耻笑,给后代留下话柄。
以绝后患 消除祸根,来杜绝以后可能产生的祸患。
以为后图 为以后作打算。
诱掖后进 诱掖:诱导扶持。引导帮助后辈上进。
泽被后世 泽:恩泽,恩惠。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鞍前马后 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巴前算后 思前想后,反复考虑。
跋前踬后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百年之后 死的讳称。
不耻最后 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茶余饭后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茶余酒后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长虑顾后 虑:思考;顾:回头看。从长远考虑问题。
瞠乎其后 瞠:瞪着眼看;其:代词,他。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惩前毖后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承前启后 承:承接;启:开创。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
承先启后 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
甘居人后 甘:自愿;居:在(某种位置)。指甘心落在他人之后。
光前绝后 比喻事情做得干净利落,不留痕迹。
光前裕后 光前:光大前业;裕后:遗惠后代。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形容人功业伟大。
鸡口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 ***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空前绝后 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驴前马后 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三思而后行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思前想后 思:考虑;前:前因;后:后果。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
瞻前顾后 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争先恐后 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置之脑后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
跋前踕后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跋前疐后 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百岁之后 死的讳称。
背前面后 指或当面或背后。
不顾前后 比喻毫无顾忌。
搀前落后 抢前落后,不整肃。
超前绝后 指超越前人,以后也无一可相比。
瞠呼其后 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耻居王后 指在文名上耻于处在不及己者之后。
而今而后 而:语助词。从今以后。
光前启后 犹光前裕后。形容人功业伟大。
黄雀在后 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积德裕后 指积累德行,则后世昌盛。
鉴前毖后 指把过去的错误引为借鉴,以后谨慎行事,避免重犯。
酒余茶后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狼前虎后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守先待后 犹继往开来;承先启后。
通前彻后 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
通前澈后 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同“通前彻后”。
通前至后 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同“通前彻后”。
羞以牛后 牛后:牛的 *** ,比喻从属的地位。指不愿处在从属地位,为人牵制。
意前笔后 指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
阴山背后 ①迷信者称阴间得不到超升的鬼魂所在的地方。②比喻偏僻受冷落的地方。
遮前掩后 指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
争前恐后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同“争先恐后”。
③ 欧阳修和钱谦益对“穷而后工”的理解是什么“穷而后工”的成语解释是什么
穷而后工,是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从而产生的一个成语内.出自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容序》:“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④ “穷而后工”的意思是说文人越在穷困时写的诗文越好,,那这个成语里的“后”怎么解
穷而后工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iong er hou gōng,意思是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从而产生的一个成语。
⑤ 关于穷和后的成语
穷而后工
[解释]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出自]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⑥ 和穷有关的成语
和穷有关的成语 :
穷途末路、
兀兀穷年、
层出不穷、
后患无穷、
穷兵黩武、
理屈内词穷、
穷原竟委、
贻害无容穷、
图穷匕见、
穷困潦倒、
穷家富路、
山穷水尽、
穷凶极恶、
穷奢极欲、
人穷志短、
无穷无尽、
一穷二白、
其乐无穷、
计穷势蹙、
穷态极妍、
穷鼠齧貍、
穷根寻叶、
格物穷理、
穷亲泼故、
⑦ 带穷成语成语有哪些
黩武穷兵 后患无穷来 其味无源穷 穷源竟委 图 穷匕见 安富恤穷 奥妙无穷 白首穷经 百巧成穷 百 巧千穷 变化不穷 变化无穷 变幻无穷 变炫无穷 层 出不穷 出奇不穷 出奇无穷 词穷理极 词穷理尽 词 穷理绝 词穷理屈 辞穷理屈 道尽涂穷 道尽途穷 黩 武穷兵 多言数穷 分贫振穷 格物穷理 归师勿掩, 穷寇勿追 皓首穷经 后患无穷 回味无穷 即事穷理 即物穷理 极 本穷源 极恶穷凶 极古穷今 极武穷兵 极智穷思 计尽力穷
⑧ 穷而后工的成语由来
这个命题的提出不是突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铺垫的,其直接来源是韩愈的“不平则鸣”的论说。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讲到,“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2]他认为文学作品主要产生于不平的思想感情,而这种“不得已”或言“不平”的思想感情正是源于现实物质世界的不自由,或不公平的生活遭际。这就成了文学创作的真正的动力,只有经历的“不平”多了,所“鸣”出的声音才会更动听更感人。韩愈在另一篇文章《荆谭唱和诗序》进一步阐发:“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3]那么这是不是就是“穷而后工”的理论的源头呢?我们说不是,与“穷而后工”理论比较接近的论说还有很多。与韩愈同时的柳宗元从屈原、司马迁等人的事迹和理论中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4]贤哲在当代不得志,不被容于世,然后就把这种不得志的穷困和痛苦发泄到文学作品中去。其作品在当代也必不得志,难行于世。但是历史的发展决不会永远将真金埋没。综观古今文学史上的佳作大多是因不得志而激发起创作兴趣而终成千古流传之文的。
就是从唐代文坛上的双子星座--“李杜”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穷而后工”的影子。假如说李白杜甫在政治上都一路坦途、春风得意,那文学史上很可能就少了两个大文学家。大家所熟知“文章憎命达”、“哀怨起骚人”即是二人对于这种复杂的人生体悟的精辟的概说。而这实际上又与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的理论是极为相似的。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残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5]这里钟嵘从景物气候和个人的经历两方面解释诗歌产生的原因,而强调的仍是个人遭遇的不平,个人的“怨”、“穷贱”,不平遭遇的“感荡心灵”,实际上仍然是“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的范畴。但是这仍不是这种理论的源头。
有许多学者已经指出,这种理论的源头就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6]有人认为应当将“发愤著书”说与“穷而后工”说区别对待。[7]但笔者认为“穷而后工”与“发愤著书”还是有着许多相同之处的,“发愤”的前提在于恶劣的生存环境,痛苦的人生遭遇。这难道不是“穷”吗?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发愤著书”是有意为之; “不平则鸣”、“穷而后工”式的创作无意一些,自然一些,但同样也不可否认这里也有“有意为之”的成分。
《孟子·告子下》“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8]孟子的说法是从非常宽泛的意义讲了人之所以成就大事必先经受一番磨难,基本上属于“逆境出人才”之类的道理。但是放到文学上也是可以讲得通的。追溯“穷而后工”说的远祖,有人认为应该追溯到《易》来,黄黎星先生撰文指出,《易》中的几句话,如“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其称名也,……其衰世之意邪”等都证明了“易为忧患之书”的说法。“易之忧患”、“易为忧患之书”,这是汉以来的历代易学家所共持的说法。这几句话欧阳修在《居士外集》卷十《经旨·易或问》中都引用过,并且明确的指出为“圣人之言”。由此断定,欧阳修既然肯定这是圣人之言,自然也就认同“易为忧患之书”的说法。当然可以认定《易》是“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理论的源头远祖。[9]
自从欧阳修明确提出“穷而后工”的观点以后,在两宋之际有许多的学者文人反复的阐述它。像陈师道、陆游、方岳、陈郁等都有有关的详细的论述。宋以后许多的文人更是乐此不疲。明代的金 在《觉非斋文集》里讲得非常详细非常深刻。
“人穷诗乃工尔。吾于吾友子良孙君信之矣。子良昔从太学登第为名进士,旅
道坦坦,未尝龃龉。当时居行辈中诗名未轶出也。后以非,谪交趾三十年,抑郁无
聊,暌离愤激,一发于诗而后诗始工。……其间登临吊古,触目兴怀,记物感遇无
不形于讽咏。忧而伤,劳而不怨,读之令人瞿然起敬。然则子良之诗之工,信乎,
由于穷也。夫穷而通天地,自然之理。”[10]
这一段充满感慨的论述真可谓知己之谈,“穷而通天地,自然之理”,正是因为“穷”,才使得创作者对于人生、社会有了全新的深刻的体验。穷困之后,文人首先体验到的是自己的遭遇,然后推己及人,体悟到人生的遭遇,最后感悟了天地的真诚,从而领会了生活的本质。进而将所有的以前从未有过的心灵的新经历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就成了“一发于诗而后诗始工”、“读之令人瞿然起敬”。赵翼的名句“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11]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也说:“诗以穷而后工,依声亦然。故仙词不如鬼词,哀则幽郁,乐则浅显也。”[12]
⑨ 穷能组成什么成语
黔驴技穷、
图穷匕见、
穷兵黩武、
层出不穷、
穷途末路、
穷则思变、
皓首穷经、
穷凶极恶、版
君子固穷、
山穷水尽权、
其乐无穷、
穷家富路、
回味无穷、
人穷志短、
理屈词穷、
一穷二白、
穷形尽相、
白首穷经、
穷奢极欲、
百巧千穷、
穷山恶水、
穷困潦倒、
穷且益坚、
格物穷理、
日暮途穷、
无穷无尽、
穷寇莫追、
穷乡僻壤、
穷而后工、
穷愁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