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查询 - 礼崩乐坏出现于哪个朝代

礼崩乐坏出现于哪个朝代

礼崩乐坏出现于西周时期朝代。

在西周时期。礼崩乐坏:礼,指“周礼”,即五经里面的《礼》;乐,指庙堂之乐;原为孔夫子感叹西周森严等级的分邦建国制度遭受诸侯征战日渐崩坏而引起的社会秩序混乱。

现可释义为伦理道德文化的日渐散失导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现象。成语出处:青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成语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释义:指周代封建制度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寓意社会制度和文化秩序遭遇重大变局,驱需内圣外王之人改进。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成语造句

1、现实依据就是苟子所处的时代,的混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礼乐的价“礼崩乐坏”由此也引起对与礼乐密切相关的文艺的重视。

2、唐末五代时期礼崩乐坏,纲常扫地以尽,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阶段在旧秩序的大动乱中到来。

3、春秋是先秦礼制最健全之时期,认为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传统观点应得到修正。

4、它让我们看到,在春秋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掩映下的温柔敦厚与尊礼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