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破镜重圆这个典故及释义怎样
破镜重圆的典故来源:《本事诗·情感》中记载,南北朝末期,陈国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下嫁江南才子徐德言,夫妻二人极为恩爱。
陈国行将灭亡之际,乐昌公主被掳北上,眼看二人即将分别,公主遂将梳妆台上的一面铜镜摔成两半,与夫君约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在长安街市上沿街叫卖,以镜为凭,直至找到对方的下落。陈国亡后,乐昌公主被杨素所得。
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历尽千辛万苦赶至长安,果见一老头叫卖半面铜镜,遂取出自己半面与之对合,并题诗一首让老头带回。乐昌公主得知消息悲哭不止,水米不进。
杨素知其原委后深受感动,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令夫妻二人团聚。“破镜重圆”一词即由此来。
这个典故的释义:现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2. 完整讲一遍徐德言“破镜重圆”的典故
破镜重圆这个成语故事是由华阴人、隋越国公杨素的一段成人之美的佳话而来的。
杨素,字处道,在辅佐隋文帝杨坚结束割据,统一天下,建立隋朝江山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足智多谋,才华横溢,而且文武双全,风流倜傥。在朝野上下都声势显赫,颇著声名。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杨素与文帝杨坚的两个儿子陈后主叔宝的嫔妃、亲戚,其中有陈叔宝的妹妹枣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也就是陈国的乐昌公主。
由于杨素破陈有功,加之乐昌公主才色绝代,隋文帝就乱点鸳鸯,将乐昌公主送进杨素中,赐为杨素小妾。杨素既仰慕乐昌公主的才华,又贪图乐昌公主的美色,因此就更加宠爱,还为乐昌公主专门营造了宅院。然而乐昌公主却终日郁郁寡欢,默无一语。
原来,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备言两心相知,情义深厚。陈国将亡之际,徐德言曾流着泪对妻子说:“国已危如累卵,家安岂能保全,你我分离已成必然。以你这般容貌与才华,国亡后必然会被掠入豪宅之家,我们夫妻长久离散,名居一方,唯有日夜相思,梦中神会。倘若老天有眼,不割断我们今世的这段情缘,你我今后定会有相见之日。所以我们应当有个信物,以求日后相认重逢。”说完,徐德言把一枚铜镜一劈两半,夫妻二人各藏半边。徐德言又说:“如果你真的被掠进富豪人家,就在明年正月十五那天,将你的半片铜镜拿到街市去卖,假若我也幸存人世,那一天就一定会赶到都市,通过铜镜去打问你的消息。”
一对恩爱夫妻,在国家山河破碎之时,虽然劫后余生,却受尽了离散之苦。好容易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经过千辛万苦,颠沛流离,终于赶到都市大街,果然看见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而且价钱昂贵,令人不敢问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铜镜,知妻子已有下落,禁不住涕泪俱下。他不敢怠慢,忙按老者要的价给了钱,又立即把老者领到自己的住处。吃喝已罢,徐德言向老者讲述一年前破镜的故事,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颤索索两半铜镜还未吻合,徐德言早已泣不成声……卖镜老人被他们的夫妻深情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答应徐德言,一定要在他们之间传递消息,让他们夫妻早日团圆。徐德言就着月光题诗一首,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诗这样写道:
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 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题诗,想到与丈夫咫尺天涯,难以相见,更是大放悲声,终日容颜凄苦,水米不进。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动。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夫妻二人团聚。府中上下都为徐陈二人破镜重圆和越国公杨素的宽宏大度、成人之美而感叹不已。在欢庆的感激之情。宴罢,夫妻二人携手同归江南故里。这段佳话被四处传扬,所以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3. 有谁可以告诉我“破镜重圆”这个典故成语出处:破镜重圆
资料整理自《本事诗》
破镜重圆不仅讲述了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更反映出古人成人之美的美德。
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后主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才貌极为出色。徐德言当太子舍人的时候,正赶上陈朝衰败,时局很乱的时期,无法保证国家和个人的安全。徐德言对妻子说:“以你的才华和容貌,如果国家灭亡了,你一定会流落到有权有势的富豪人家,恐怕我们会永远分离。倘若我们的缘分没断,还能相见,应该有一个信物。”于是徐德言折断一面铜镜,夫妻两人各拿一半。他又同妻子约定说:“将来你一定要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将镜片在街上出售,如果我见到了,就会在当天去找你。”
等到陈朝灭亡了,他的妻子果然流落到越公杨素的家里,杨素对她非常宠爱。徐德言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才来到京城。他于正月十五这天到市场上寻找,果然有一个仆人模样的老头出售一片一半的镜子,而且要价非常高,人们都嘲笑他。徐德言将老人带到自己的住处,给老头吃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拿出自己那一半镜子和老头卖的那半面镜子合在一起,并在镜子上题了一首诗:
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
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陈氏看到题诗以后,哭哭啼啼地不肯吃饭,杨素了解情况以后也非常伤感,派人将徐德言找来,决定将妻子还给他,并送给他们许多钱物。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不赞叹的。
杨素设酒宴为徐德言和陈氏饯行,并叫陈氏也作了一首诗:
令日何迁次,
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
方验作人难。
然后陈氏和徐德言回到江南,一直到白头偕老。 成语出处:破镜重圆
资料整理自《本事诗》
破镜重圆不仅讲述了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更反映出古人成人之美的美德。
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后主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才貌极为出色。徐德言当太子舍人的时候,正赶上陈朝衰败,时局很乱的时期,无法保证国家和个人的安全。徐德言对妻子说:“以你的才华和容貌,如果国家灭亡了,你一定会流落到有权有势的富豪人家,恐怕我们会永远分离。倘若我们的缘分没断,还能相见,应该有一个信物。”于是徐德言折断一面铜镜,夫妻两人各拿一半。他又同妻子约定说:“将来你一定要在正月十五那一天将镜片在街上出售,如果我见到了,就会在当天去找你。”
等到陈朝灭亡了,他的妻子果然流落到越公杨素的家里,杨素对她非常宠爱。徐德言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才来到京城。他于正月十五这天到市场上寻找,果然有一个仆人模样的老头出售一片一半的镜子,而且要价非常高,人们都嘲笑他。徐德言将老人带到自己的住处,给老头吃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拿出自己那一半镜子和老头卖的那半面镜子合在一起,并在镜子上题了一首诗:
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
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陈氏看到题诗以后,哭哭啼啼地不肯吃饭,杨素了解情况以后也非常伤感,派人将徐德言找来,决定将妻子还给他,并送给他们许多钱物。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不赞叹的。
杨素设酒宴为徐德言和陈氏饯行,并叫陈氏也作了一首诗:
令日何迁次,
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
方验作人难。
然后陈氏和徐德言回到江南,一直到白头偕老。
4. 破镜重圆出自哪里,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破镜重圆一词出自宋代李致远写的一首词《碧牡丹》:“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涉及的历史典故是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两夫妇的爱情故事。
出处
宋代词人李致远,写过一首词《碧牡丹》:“破镜重圆,分钗合钿,重寻绣户珠箔。”用来比喻失散多年的夫妻重归团聚,或者感情破裂的夫妻重归于好。
这的确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俗话说,久别胜新欢,分开多年,重新遇见或者感情破裂后,能够重拾刚遇见的美好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典故
根据唐代孟棨写的《本事诗·情感》一文中记载:南朝灭亡之际,一个叫徐德言的和乐昌公主害怕因为国家破裂两个人走散,于是将一面镜子打破,两个人各拿一半,约定第二年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在都市中卖镜,到那时候两个人就可以相见。
后来南朝灭亡,陈后主被当了俘虏,公主借宿越国公杨素家。到了约定的那一天,徐德言到达了集市上,见到有卖半边镜子的,以为公主已经离世,不禁暗自伤感“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后来这首诗传到了公主那里,公主痛哭无比,越国公杨素于是召见徐德言,将其妻子归还于他。后来,两个人回到了南方相守一生。
一件美的缘分,需要珍惜,就像元稹诗中写的那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唯有相守相知,才能白头到老。
5. “破镜重圆”的典故因哪俩人而来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第一》。(“棨”音“起”,古代官吏出行时用来证明身分的东西。用木头做成,像戟的样子。) [释义] 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 [故事] 乐昌公主,是南朝陈的末代国君陈叔宝的妹妹。陈氏不仅姿容出众,而且文才超人。她丈夫是陈的太子舍人徐德言。夫妻二人,情投意合,十分恩爱。 徐德言观察到当时社会上许多腐败现象,预料陈朝很快就会发生大乱,他把自己的忧虑告诉了乐昌公主。陈氏心里也很难受,她不敢设想他们夫妻以后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只是垂下了头,心中闷闷不乐。徐德言转身从梳妆台上取来一面铜镜,把它一劈为二。他把半块铜镜递给陈氏说:“万一今后我俩失散,你就让人在正月十五拿着它上街去卖;如果我还活着,一定会在这一天去找它。只要看到这破镜,就能设法和你见面。” 果然,没有多久,陈朝就被隋文帝灭亡了。灭陈有功的杨素,被封为越国公,并得到了许多赏赐,其中包括陈氏及女妓十四人。陈氏在杨素家里,虽然过着豪华的生活,但她时时抚弄破镜,心中始终惦念着徐德言。 再说徐德言在战乱中避难到很远的地方,后来为了寻找妻子,又设法回到京城,他租了一间房子,暂且安顿下来。更深夜静时,他独自坐在灯下,凝视着半面铜镜,思念妻子,等待正月十五这一天的到来。 总算盼到了正月十五。这天一早,徐德言用布把破镜仔细包好,揣进怀里,来到街上,在人群中寻找“卖镜人”。他突然发现有一个老人站在高处,手中拿着半面铜镜高声叫卖。四周围着许多看热闹的人。大家七嘴八舌地在嘲笑:这个老头莫非疯了,半片破镜居然要卖这么大价钱,简直比黄金做的还贵。徐德言好不容易挤进了人群。他从老头手里接过镜子,思绪万千,手也颤抖了,他对老人说:“卖给我吧。”周围的人被德言这种举动弄糊涂了。大家议论说:看来这个人也好象着了魔似的。 徐德言把老人请到了家了,摆上了饭菜,来款待他。德言自己却不去动筷,而是把两面破镜捧在手中,看了又看。老人是越公府里的老家人,他看到德言如此模样,心里也很受感动,于是就把陈氏如何吩咐他上街“卖镜”的情形,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德言。德言纵有千言万语,现在也不知说什么好。他拿起笔来,写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他把诗笺封好,交给老人,请他带给陈氏。老家人把德言的诗笺交给了陈氏,并把前后情形点滴不漏地向她禀报了。陈氏听着听着,辛酸的眼泪夺眶而出,只觉得天昏地转,几乎要晕厥过去。 陈氏把诗笺摊在书案上,整天泣不成声,一连几天,茶饭点滴不进。杨素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把陈氏送还德言为好。他把德言请了来,让陈氏随德言回去,并送了他们很多礼物。德言和陈氏离开了越公府,决定回原籍安家。小舟在水中行进,两块破镜在他俩手中重又拼成了一面圆圆的明镜,他们并排坐着,悲喜交集,感慨万千,互相倾诉着分离后的痛苦和重又团圆的幸福。
记得采纳啊
6. 历史上“破镜重圆”的故事《两京新记》卷三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情意绵绵、悲欢离合的故事。
南朝陈后主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才色冠代”,是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夫妻情义甚厚。南朝末代皇帝陈叔宝是历史上出名的“全无心肝”的荒唐鬼。他不知稼穑之艰难,不理朝政,沉溺于酒色;挥金如土、穷奢极侈、湛缅荒淫,至使国库空虚。朝中宦官们横行不法,弄得人怨天怒,民不聊生。公元588年,隋文帝下令南伐,陈后主闻讯后还不以为然,依旧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纵酒赋诗不辍,自以为“王气在此”。
身为驸马的徐德言是个头脑清醒的人物,他眼看隋军兵临城下,预料陈氏将亡,战乱中家庭离散在所难免。不禁流着眼泪伤心地对乐昌公主说:“今国破家亡,必不相保。以子才色,必入帝王贵人家。我若死,幸无相忘。若生,亦可不复相见矣。虽然,***为一信。”于是打破一面铜镜与公主各执一半。接着与公主约定:“子若入贵人家,幸将此镜合于正月望日市中货之。若存,当留志之,可卜生死。”
公元589年,陈灭亡,两人果然失散。乐昌公主被虏,隋文帝将公主赐给宰相杨素。乐昌公主“深为素所宠嬖,为营别院,姿其所欲。”到了正月十五,徐德言按预先约定的办法,到都市长安探听消息。此日,乐昌公主“已令阉奴望日赍破镜诣市”,德言见一仆人持半边铜镜,且要价甚高,便“引奴归家,垂涕以告其故,并取己片镜合之”,故然天衣无缝。此时的徐德言悲喜交集,题诗一首: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得镜见诗,悲怆留涕,因不能饮食”,杨素见公主“惨悴”,问明原委后,深受感动,将公主归还德言,并“衣衾悉与之”。还设宴祝贺这对“破镜重圆”的患难夫妻。席间公主在杨素的敦促下,吟诗一首: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此诗委婉,凄怆动人,深刻地刻划了公子当时左右为难,饮泣吞声的处境。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则佳话。
对于公主这种尴尬的处境,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以《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为题,写过一首五言古诗,诗曰:
笑啼俱不敢,几欲是吞声。
遽遣离琴怨,都由半镜明。
应防啼与笑,微露浅深情。
7. “破镜重圆”的典故出自哪里呢成语“破镜重圆”特指离异或离散的夫 妻重又团圆,如果把它用到别的事物上,就 会导致表意失当。
看例句: “科尔门”事件无疑让科尔和东家阿森纳 足球俱乐部的关系进入“冰河期”,但18日科 尔的经纪公司突然宣布,科尔已同阿森纳在 原先合同的基础上续约一年 如今发生戏剧性的转折,是否预示着科尔和阿森纳已经 破镜重圆? “破镜重圆”的典故出自唐代孟柒《本事 诗?情感》。 据书中记载,陈朝太子舍人与 其妻乐昌公主十分恩爱,当时时局动乱,二 人担心国破不能相保,便破镜一面,各执一 半。
后来陈朝灭亡,夫妻二人流离失所,最 终得借破镜重新团聚。后人遂用“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破镜重圆”一词的使用范围仅限夫妻之间, 其他如亲人(非夫妻)、朋友、同事等关系 的人团聚或和好都不能说成是“破镜重圆”。 例句可用“尽释前嫌”、“重归于好”等词语 代替。
有人用“破镜重圆”形容每月十五时月 亮由亏转盈,实属望文生义,应注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