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查询 - 碧螺春四字成语

碧螺春四字成语

1. 请你用两个字词语或成语来形容对了碧螺春的味道

沁人心脾

qìn rén xīn pí

[释义] 沁:渗入;心脾:指人的心脏喻指内心。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畅。多用于比喻文艺作品或乐曲清新、爽朗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语出] 清·王士禛《带经诗话》:“予谓五六句最沁人心脾。”

[正音] 人;不能读作“yén”。

[辨形] 心;不能写作“新”。

[近义] 感人肺腑 沁人肺腑

[反义] 空气污染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和“沁人肺腑”;都表示吸入芳香、凉爽之气;使人感到舒适。但~主要比喻诗文美好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受;“沁人肺腑”主要表示内容令人深受感动。

[例句]

①晚风送来荷花的清香;~。

②这个短篇小说描写水乡人民的斗争生活;生动亲切;明快自然;读起来~

回味无穷

huí wèi wú qióng

[释义] 回味:吃过好的食物以后的余味;指从回忆中体会到的意味;穷:穷尽。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也比喻读过含意深长的文艺作品后;体会到无限的意趣。

[语出] 宋·王禹偁《小畜集·卷六·橄榄》诗:“良久有回味;始觉甘如饴。”

[辨形] 味;不能写作“昧”。

[近义] 耐人寻味

[反义] 索然无味 味如嚼蜡

[用法] 用在回想过去的有意味或有趣味的事情上。一般作谓语;宾语;补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耐人寻味”;都形容意味深长。但~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耐人寻味”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例句]

①这部电影寓意深刻;令人~。

②这篇文章初读觉得平平常常;过后却~。

2. 碧螺春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幽香”中的第一课。

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的真实反映。可以这么说,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

《碧螺春》一课介绍简洁明了,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

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劳动人们的赞美。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层次清晰。

读过之后,让读者不免在头脑中勾勒出这样的图画:清晨采茶图、入夜炒茶图、月下品茶图。不免和外国友人一样心生感叹:在清新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二、走进作者,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法的特色。

这篇文章从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角度来看,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描写细致,文化气息浓郁;结构清晰,线索清楚结构,安排巧妙。如果说碧螺春茶清新淡雅,那么这篇文章也有着这样的魅力。

下面,我尝试着走进作者的语言文字来品味“碧螺春”的独特魅力。文章开篇,作者仅用一句话“久负盛名的碧螺春,产于太湖的东山和西山。”

向我们介绍了关于碧螺春的两点。其一,碧螺春历史悠久,声誉极高。

可以从“久负盛名”一词中看出来。这是人们对碧螺春茶的评价。

同时,“久负盛名”也引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碧螺春为何会久负盛名?其二,交代了碧螺春的产地——太湖的东山和西山。经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详细的地点就是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洞庭山又分为东山和西山。

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接下来,作者写道:关于碧螺春,有这么一个传说。

这句话就概括了这个自然段要写的内容——关于碧螺春的传说。这样的写法,使文章脉络清晰。

同时,自然又引发了一个阅读期待:究竟是怎样的传说?于是,跟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走进这个古老的传说之中。作者在讲传说,其实也就是介绍“碧螺春”名字的由来。

既是“传说”就是人们口口相传,由来已久的历史故事,就被染上了神秘的色彩。尤其是那一声“吓煞人香”更是让人浮想联翩,究竟是怎样的香味可以让人产生这样的震撼啊!同时,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这种茶,也由此得名。

如果说,传说到此结束,就留有遗憾了。古人觉得这个名字不雅,“不雅”不够雅致、文雅,我觉得更多的是和这种茶的香味不能够匹配。

于是,便有了“碧螺春”这个雅号。在这里,最后一句话中的破折号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当然,网上也有关于这个名称的由来的其他传说,其实不管怎么写的都体现了碧螺春茶的特点——香味奇特,同时赋予了人们对碧螺春茶的赞美之情。第三自然段,只有两句话: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每年刚到春分,碧螺春茶汛便开始了。这个自然段和下面的第四自然段关系密切。

第三自然段是对第四自然段内容的概括。这样的写法,在文中到这儿出现了两次。

第一句话,说明采摘碧螺春茶的历史悠久,也是对上段传说的一个照应。第二句交代了采摘的最佳时间——春分,因为这个时候茶长得最好,最茂盛的时节,是最佳的采摘时间, 而“茶汛”一词,就是这个意思,应该和“桃花汛”一词的由来一致的。

我想同时也能通过这个词想到采摘的场面应该是繁忙、热闹的吧!下面作者用较长的文字介绍了采摘的情景。这也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之一。

“随着几声嘹亮的鸡鸣,整个湖山醒来了。”就这一句,作者开始带读者走进图画之中。

我觉得这一切是鲜活的、有生命的。我们首先听到了几声鸡鸣,从听觉的角度,唤醒了沉睡的湖山,一个“醒”字,把湖山当成了一个人来写,应该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更好。

当然,也唤醒了人们。“采茶姑娘披着晨雾,踏着朝霞,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

画面的主要人物跃然纸上,“披着晨雾、踏着朝霞”中的“披着、踏着”表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使人感觉采茶姑娘宛如从天而降的仙女一般,同时也侧面写出了采茶姑娘的勤劳,她们起得很早。闭眼想象,一群美丽仙女提着竹篓,在飘渺的云雾中,从天而降,说说笑笑走向茶园。

“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在这里作者闻到了淡淡的花香,空气中充满了这种香味,难怪碧螺春茶会有花香果味了;作者看到了翠绿欲滴的茶树,“翠绿欲滴”一词,将茶树的生机勃勃的面貌展现出来。

此外,作者更听到了采茶姑娘“银铃般”的欢笑声,都说劳动的滋味是累的,但是这“银铃般”的欢笑声,让我们感觉到的是采茶姑娘的快乐和美丽。“太阳升起来了,在湖山的上空铺开万道金光,茶园也被染上了一层金色。”

这样的描写,一个“铺”字,使人豁然开朗,给人一种灿烂之美的感觉,画面也顿时亮了起来。和清晨茶园的朦胧之美不同,是一种金色的美。

“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这是对采茶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