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浃背拼音:[hàn liú jiā bèi]?
汗流浃背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汗流浃背”的原义是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出处: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衍生典故: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伏皇后纪》)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汗流浃背”。
成语寓意:周勃诛杀诸吕,恢复汉室江山,功不可没,被任命为右丞相。但当汉文帝询问周勃国家大事时,周勃无言以对,汗流浃背。
周勃本是武将,治理国家自然显示不出自己的才能,但周勃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主动辞去了右丞相一职,由陈平专任,可谓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汉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