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查询 - 游家的主先是谁

游家的主先是谁

游氏起源于春秋时代的郑国,是郑穆公之子公子偃的后裔。由于公子偃字子游,所以他的子孙才有“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游。春秋时代的郑国,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所传,后世的游氏家族,既然是传自郑国的公族,则诚然是圣君周文王姬姓的后裔。古代的郑国在今河南省中部黄河以南的地带,国都设于新郑。

游吉

春秋时郑国正卿。据《左传》说,游吉即太叔,美秀而文,熟于典故,继子产为政,“不妨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按,指子产),不及此。’与徙兵以攻萑茌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游子远

祖籍左冯翊大荔县,前赵大司徒、车骑大将军。西晋司空张华曾评价其气度宽宏方正,后仕前赵为光禄大夫,以阻止滥杀巴氐族长一事触怒刘曜被囚禁,后因此氐羌皆反,刘曜方听从其赦免从犯、分化瓦解之计,以游子远为车骑大将军讨伐叛军,不久击灭之。又平定了自立为秦王的虚除权渠一族,使之心服再不反叛,稳定前赵的关中的统治。以功勋封大司徒、录尚书事。游子远虽非武将,但在战斗中体现的攻心之道、止杀之道却皆为兵法精髓。[3]

游明根

字志远,南北朝时北魏广平任人。博学经史,孝文帝时官仪部尚书、大鸿胪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余年,以仁和处世,以礼让接物。

游恭

五代时期的吴国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恭的儿子叫游简言,后来在南唐朝中当丞相。

游复

宋朝学者,他学识极富,言行儒雅,附近人都将青年送到他门下学习。

游酢

北宋学者、哲学家,建州(今福建建瓯)建阳人。他拜理学家程颐为师,刻苦读书,学问渊博,是“程门四大弟子”之一。元封年间中进士,再为太学博士。他与杨时初次拜见程姬姓时,程姬闭目而坐,二人站在门外而不离去。等发觉时,门外已雪深三尺。,此即“立雪程门”成语典故的由来。游酢的主要成就,还在学术方面,被后世学者尊称为“若山先生”。他所著的《易说》、《中庸义》、《论语孟子杂解》等书,尤受学者的推崇。

游黑厮:江苏盐城市游氏始祖,元末明初人,1356年在建康(又称集庆路,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4月1日,朱元璋攻克建康,将建康改为应天府)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屡建军功,荣膺军职,历升千户。

游芳

明代学者。通五经,精博物理,隐居授徒。著有《皇明正音》。东晋十六国时赵有车骑大将军游子远,北魏有雍州刺史游雅,隋代有治书侍御史游元,宋代有丞相游似,明代有按察佥事游明。

游泰

字仲亨,号东园,天顺巳卯(1459)六月八日---嘉靖十二年(1533)十月十八日,,明盐城县西北乡交睦庄(今江苏建湖县建阳镇交睦村)人,御前带刀侍卫,累朝皆领宿卫(负责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驸马都尉。“安远侯柳文、英国公张仑、丰润伯曹栋、腾骧右指挥徐深、新宁伯谭纶,皆其婿也”。

游芝(1490年9月26日--1508年1月),游芝夫张仑(字尧臣,英国公)(1485年--1535年7月25日)。 长子游铭(?--1512年正月),二子游钦(?--1505年), 四子游锜:冠带舍人,娶中书舍人万瓘女。据《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嘉靖十九年六月(1540),辛未荫驸马都尉游泰子锜为国子生。又据《招远县志》游锜,嘉靖三十六年(1557)任招远知县。五子游钺,冠带舍人,娶本卫千户芮傅女,殁,而已宣城伯卫公錞女继之。六子游锡,娶锦衣指挥郑壁女。铭、钦、锦、锺、镫、锳、鐩、镃皆蚤逝.孙男二人:游梁,游锳子也。娶武安侯郑纲女。游浃,游铉子,女长适刘希祖,即杨出;次适吴延鹤,即缪出。浃:袭锦衣卫,赠明威将军,恭人白氏,生三子一女。子:弘道、大道、正道。女聘邵师武。

游铉(1494年--1569年二月二十八日):字伯举,号微山。游铉从小就是个杰出人物,形体相貌魁伟,开朗大方,待人和蔼。弘治十八年六月,武宗即位,“授驸马都尉游泰庶子铉为锦衣卫百户”此时游铉10岁。长大成人之后,承袭“锦衣左所正千户”之职兼督香舆廷燎亭厂,奉皇上之命巡视山东,回京后向皇上汇报,巡视锦衣卫各卫所,皇帝诏命任东厂掌理刑法之官,升指挥同知,锦衣卫南镇抚司堂上管司事,不久诰封怀远将军(从三品)。数年之后。穆宗即位之后(1566年),特命升任指挥使,正三品,活到75岁。

游日章

明代廉州知府。嘉靖进士,在临川任了五年知县,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后任廉州知府。著有《骈语雕龙》。

游寿

他愤恨清廷腐败,立志革命,素为孙中山所赏识。宣统三年(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时,随黄兴攻两广督署牺牲,年仅17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72烈士之一。

游好扬

游好扬(1916―1991),江西省赣县人,开国少将。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军部警卫排副排长,红1军团保卫局警卫排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特务团副连长,120师358旅716团连长、营长、副团长。参加了五台、张家庄、陈庄、宝鸡等战斗,为巩固和发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第358旅716团团长,第一野战军第1军师长。率部参加了包头、沙家店、黄龙山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某师师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任某军副军长、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7月30日因病在沈阳逝世,终年75岁。

游胜华

游胜华(1912―1996),开国少将,原名游辉贵,江西省赣县人。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协书记长。1930年参加红军,任红4军11师军医处医兵。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卫生部医生,军团司令部卫生所医生,军团医院医务科科长,后方医院第二所所长,第1师3团卫生所所长,红1军团卫生部医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第19兵团后勤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处长,防疫局局长,负责志愿军反细菌战、云南防疟、舟山防丝虫病工作。在朝鲜因车祸受重伤。一度转业任湖南医学院院长,河北省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后回到军界,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64年因病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7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游俊

游俊,字子明,名俊又,号盲禅,四川永川(今重庆永川松溉)人,生卒年不详,曾就读于永川中学,四川藏文学堂毕业。1919年任永川中学学监,1932年任永川中学训育主任。1924年委任为彭县知事,1935年出任天泉县长。四十年代返永川,重操教育业。游俊喜好古文,尤癖好书画。画以山水见长,旁及人物和花草虫鱼,三十年代中后期曾以字画为业。曾宦游内江,为四川名流。诗、书、画、联俱成创格,并编川剧。游俊专古文,善书画,擅对联。

现存成都武侯祠有游俊所撰楹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此联最能概括孔明一生,多选入名人联集中。常以大写山水酬世,行笔飞动,以乱柴皴少擦加以泼色烘染,颇浑厚。间亦写梅、竹,似从吴昌硕脱胎。其大幅作品,亦可立待而成。间与人唱和,晚年目盲返乡被族人推举为家族族长,执笔时少。其作品内江流传不少。小西街李东来长子雨峰,拜游俊为师,间亦作折扇,颇得形似,但内在涵养距离甚大。

武侯祠题联中 “两表”是指诸葛亮入川后为蜀汉大业所作的前、后两个《出师表》;“三顾”即三顾茅庐;“一对”是指 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所作的《隆中对》。上联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出师表》酬答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情谊,因为里面提出了用人唯贤, 赏罚严明的治国方针,体现了竭智尽忠兴复汉室的愿望,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下联是说诸葛亮的《隆中对》足以流传千秋万世而不朽,因为里面提出了蜀汉建国治国的整个方针策略。

游俊题四川省新都县桂湖升庵楹联:

荷花香罢桂摇秋,好风月,尽勾留。酒不招李翰林,诗不和杜工部,睹一龛肖像,我激起谏诤精诚。蛮烟瘴雨砺贞操,况贬潮韩愈,转成化蜀文翁;系忠义于平湖,数百载仰言表行坊,何须问浩浩洞庭、澄澄西子;

衣带缓时人欲倦,臭皮囊,勤摆脱。官莫寻谢知县,将莫遇马威侯,叹满地疮痍,谁有个痌瘝怀抱?落日浮云装幻境,恐哭汉贾生,犹似投江屈老;拜宝光而绕塔,十三层皆禅门觉路,再休管年年芳草、夜夜啼鹃。

游俊题新都升庵祠(祀杨慎)校友黄墨涵悼念李公朴、闻一多联:

四日杀两贤,天下事可知矣;

千言无一定,国外人亦苦之。

其诗沉雄犀利,有慨时之叹,录其游览彭县龙兴寺诗以见一斑,诗云:

破塔高撑一角雄,世尊留法鬼留工。任它风雨摇秋夜,漫对江山说大同。少妇抚孤饥冻日,羁臣受命乱离

中。苍天有意彰奇迹,人到穷时莫怨穷。

成都武侯祠三顾堂镌刻有游俊为诸葛亮题联

游效曾

游效曾,男,汉族,1934年1月24日出生,江西吉安永阳镇游家村人,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57年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著名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游本昌

游本昌,1933年出生,江苏泰州人,表演艺术家。曾有人说他活不过十三岁,只有皈依佛才能闯过这一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他到了六岁的时候,父母便把他送到上海法藏寺拜兴慈法师为师,法号乘培。游本昌是原中央实验话剧院的话剧演员,济公是他艺术生涯的第80个角色。

游本昌

游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