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和果子里的京都岁时记

和果子里的京都岁时记

从前惧怕甜,从不主动吃和果子。开始学习茶道之后,因它作为茶席上的主角,不得不常常吃,连吃的仪式感都要好好学习。从秋至冬,我对这个城市最强烈的季节变迁之感,竟然也是从这些和果子中体会到的。

十月的第二周,茶道教室里出现了柿子造型的生果子,小小的朱红一个,十分可爱。茶道老师说,连风都是秋天的味道了。而柿子正是秋天的风物诗。 和果子都要慎重取名,称为“果铭”,讲究的是季节风雅, 因此柿子造型的和果子,并不能直接称之“柿子”,京都常见的做派是取名为“木守”。源于从前种植柿子树农家有风俗,收获之际要在枝头上留下一二果实,祈愿来年也能大丰收,最后留下的柿子便被称为“木守”,有“守护树木”之意。又有人说,最后一个柿子其实是为了那些饥肠辘辘的小鸟而留。如今在高楼群立的街市之中,很难再见到过去农村的木守景象,但茶席上的和果子仍提醒着人们昔日情趣,对大地和自然应当常怀感激之情。

十一月的第一周,正逢旧历十月的“亥之日”,茶席里一定要出现玄猪饼,用大豆小豆栗子芝麻和砂糖之类为原材料,做成野猪幼崽的造型。这是始于平安时代的季节惯例,彼时在宫中有“亥之子祝”的仪式,人们要在这天吃玄猪饼,以求百病不侵。 自古以来,日本人基于农耕历生产和生活,除了感谢作物丰收之外,祈愿健康和招福除灾活动也要慎重对待,此类风俗活动渗透于饮食文化中,体现在和果子的季节感里, 例如端午要吃粽子,六月要吃水无月,都是类似的原因。茶道老师又说,“亥”在阴阳五行水里代表水,野猪在京都一些神社成为火伏之神,为了讨个“免除火灾”的意头,这天也是茶室里烧起地炉的日子(称为“炉开”),一些老年人至今也仍坚持从这时开始使用被炉,进入冬日诸事准备之中。

旧历10月的“亥之日”,茶道教室里摆出了地炉

再过了一周,茶道教室里就完全是秋日景致了。起初出现的和果子名为“峰之锦”,白色的表皮上画了散落的红叶,还留着最后一点残绿,床之间挂轴上的禅语延伸的正是这般景象:山花开似锦。秋天的和果子如同山花一般灿烂,不久后又出现了一枚“红叶金团”,红黄相间,竟然和茶室外这个季节的东山长得一模一样。金团是和果子中最常见的一种,正月的御节料理中会出现栗金团或是豆金团,但当它出现在茶席上时,外皮就会呈现出一副毛茸茸的样子,靠颜色来辨别春夏秋冬。

京都和果子职人的世界观里,山也如同人类一样,是表情丰富的存在,关键是要随着季节变化表现这生动的表情:春是樱花的薄红,夏是若叶的新绿,秋是红叶的红,冬是飘雪的白。 在城中的和果子老铺,春天会出现吉野山和岚山,秋天则会呈现龙田山和高雄山,几地都是自古以来奈良和京都的赏樱赏红叶名胜——无暇远游的人们,寄情于一枚小小的和果子,也能体会到季节流转。

峰之锦

红叶金团

天气更冷一些,茶道教室里出现了一枚“初霜”,表面全体还像是绿色的山,但已经飘落一枚精致的红叶,上面薄薄一层透明的砂糖,寓意落霜。这时的京都就完全是冬日气息了。过了两周,又吃到了一枚“霜之道”,一片红棕色的叶子,包裹着红小豆馅,表面同样用细碎的砂糖表示霜。树叶造型的和果子,在茶席上总能遇见,它们是表现自然最直接的中介,也一样四季分明:初夏是绿色,装饰以寒天制作的露水,秋季是红黄,装饰以冰饼制作的落霜,到了冬季,就该覆盖白雪了。最受欢迎的是枫叶,此外爬山虎和银杏叶也频频登场。

初霜

“明明只是一片叶子,为何要叫做‘道’呢?”我感到奇怪。

“大概是这个季节满地的落叶吧。”茶道老师说。

我立刻便被说服了。不久前还是锦绣一般京都秋山,在霜降的季节里,常常只是一阵风来,树叶子便散落满地,是日本人心中的物哀景象。因此在茶室里,当霜叶出现的时候,也带着些许冬日寂寞的侘寂气息在。霞雾风雨,都是飘渺无形之物,却是京都和果子职人的心头好,几乎各家都有自己的代表作,也许正是因为无形,才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其中有一位是这样想的:早晚越来越冷,北边的山间开始降霜,林间树木被染透色彩,于是进入观赏红叶的好时节。在灿烂的秋日之中,也渐渐感受到了冬日逼近的气息,带着这样的心绪来制作这个作品吧。

霜之道

进入十二月,果然又出现了雨,那枚果子叫做“北山时雨”。古都从晚秋向初冬降落的雨,断断续续,连绵终日,称为“时雨”,在北山的杉树上罩起一层烟雾,又成风物。京都人都有默契,当北山时雨飘落的时候,古都就在彻寒之中了。这枚和果子表面上画着几条雨的痕迹,内馅里透着微微的粉色,茶道老师也不明白其中隐喻,我便擅自将它视为雨中红叶,又或许是彩虹——冬季京都时雨打住的时候,站在贺茂大桥往北边望去,常能看见空中挂着一轮巨大的彩虹。

北山时雨

年末最后一天,举行了茶会,有位年轻女孩指着架子上的和果子问:“是橘子吗?”

“不是哦,是柚子。”老师道。

日本人对待柚子的态度有些奇妙,似乎并不将它视为一种水果,更喜欢将其高级的香味作为日本料理的调味。和果子的世界也不例外,使用柚子皮和果肉制作的羊羹、果馅、饼和干果子,终年可见。但柚子造型的生果子却只在冬至前后限定,代表就是柚子馒头,一口咬下去,表皮里藏着细细碎碎的柚子皮,唇齿留香。 日本人在冬至要泡柚子澡,认为有预防感冒的功效,在茶会上吃柚子馒头,也包含着人们这种祛除百病的美好心愿。

柚子馒头

我常去的这间里千家茶道教室,是创业于1755年的老铺“京果司 表屋吉富”,近300年来它一直开在御所的西北部,这是京都的中心位置,可见它过去作为宫中和果子专供商的地位。如今表屋吉富也是京都各家茶道流派青睐的供应商,职人们定会在当天早上制作好,然后送往各个茶会,也是从前延续至今的做法。

表屋吉富开设有一间小小的“京果子资料馆”,能从中学习到不少京都和果子的历史和文化,了解它和四季自然风物之间的关系。和果子和茶道之间的关系很有趣,若是追溯千利休时代,会发现当时茶会上出现的“果子”原来就是真正的果子,诸如栗子、香榧子、柿子、梨、葡萄等等,还会有些海带煮蔬菜、饼和馒头之类。当时欧洲的西洋点心(洋果子)已经传入日本,但因砂糖昂贵,还只是一种高级品,茶会追求的是主人亲手制作的朴素料理,两者性格并不相合。直至江户时代,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砂糖输入量增大,京都街中和寺社门前开始出现制作果子的专门店,17世纪后半,在繁华的原禄文化的背景下,京都第一次出现了“上果子”(上等的果子),作为高级点心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当时的茶道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大名文化,人们追求和赏玩高级茶具,上生果子随之得以成为茶席主角。使用自然风物作为题材,使用文学性的词语作为果铭,敏感地随着四季变化,作为茶席生果子的主要特征,一直传承到今天。

今天的正式茶会上,和果子会出现两次。怀石料理之后奉上“主果子”(主要是生果子和蒸果子),结束前还会送上一次“干果子”(落雁、有平糖、煎饼之类)。 茶席上的人们除了品尝味道,欣赏造型和品味果铭是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对满足五感的追求。 我那位年轻的茶道老师和我聊起,说她的老师经常去东京上课,回来就感叹:“还是西边的和果子好吃啊。”通常在这样的句式中出现“西边”,指的一定是京都,绝无可能是大阪或者神户。也许是由于砂糖甜度不同,也许是由于水土软硬有差异,总之,京都人坚持认为“西边”更正宗,他们对日式料理的态度也一样,常听人说:“西边的怀石料理才是真的。”

“西边”的和果子老铺地理位置分散,遍布城中各处,要想快速找到各家和果子代表作聚集一堂的场所,可以去百货公司地下一层。我最爱去四条河原町的高岛屋,那里除了老铺代表虎屋和表屋吉富都开设有专柜之外,还有一个名叫“京匠果”的小小角落,盐芳轩、本家玉寿轩、二条若狭屋、龟屋良长、鹤屋和啸月等几家老铺,每天都会精选五六款生果子,放在这里售卖。人气很高,许多经常不到中午就已售罄。

在这个小小的角落,不仅可以感受到京都的岁时记,还能看见京都果子职人的想象力, 万物皆可和果子。这是要求极高的: 茶道是极简主义的艺术,出现在茶席上的每一个元素,必然都包含有某种意义——和果子就是通过造型和名字,表达抽象的季节感和茶席主人的心情。 作为京都的和果子职人,被要求不仅要对季节有感性认知,还必须对京都文化有丰富教养。

临近岁暮,我又去了好几次高岛屋。此时充满了各种雪的主题:雪的结晶、风花馒头、夜之雪、雪花、雪之朝、雪间草……等等。最著名的是雪饼,以日本细叶山药为原材料,包上白小豆馅,有时会撒上冰饼表现散落的雪花,由内之外纯白无暇。冬季的京都几乎不下大雪,这些雪果子充满了人们对雪的憧憬。又有几家老铺都有叫做“柴之雪”的名作,多数是加入了黑砂糖的红豆馅,表面散落白色的冰饼表示雪花,是在这个季节京都的真实风景:家家户户的房檐下,堆积的成捆的柴禾上落着微雪。

冬天的「雪饼」

意外的是,和果子也会主动呼应一些西方节日,此时和雪一起出现的,是形态各异的圣诞老人和圣诞树,名叫“圣夜”的圣诞花环,戴着圣诞帽的雪人则取名为“孩童的梦”,据说前些年,古板的京都人对这些圣诞造型的和果子还是一种“不伦不类”的批判之声,不久后它在Instagram上逆风成为网红,人们突然态度一变,不仅讨好了年轻人口味,就连很多茶会上的老太太也喜欢得很,经常排着长队来购买。

圣诞主题的和果子

前几天再去,发现正在接受“迎春生果子”的预约,几家老铺竞相推出新品。下一年是牛年,牛的造型必不可少,“松竹梅”因为寓意极好,都很受欢迎。松树是最好的兆头,很多生果子都做成松叶色,或是绘制上小小的松树图案,一家老铺每年都制作“松之雪”,在松叶色的金团上,点缀以白色的雪花,是清冷的初春气氛;又有另一家在雪上放一颗红色的小豆,隐喻着即将发芽的生命。除此之外,南天,葫芦、龟甲文,因为都有很好的意头,统统被做成和果子。

「老松」的早春生果子,从左至右为:椿饼、梅一枝、北野之梅、杂色的花、樱饼

早春的「椿饼」,夹在两片山茶叶中的道明寺饼

此时有一种每家都会制作,但几乎造型全都一模一样的和果子,称为“花瓣饼”。其实就是一个半月花瓣型的和果子,白色的表皮下透出微微的粉色,内馅的白味噌中再夹上一根煮过的牛蒡。和果子夹一根牛蒡听上去是很滑稽的,但据说这也是源自平安时代的“固齿仪式”,人们过去在这天吃渍香鱼之类食物,祈愿健康长寿。江户时代简化之后,就变成了夹在花瓣饼里的牛蒡。花瓣饼很受京都人欢迎,尤其是里千家茶道,1月10日举行新年的“初釜”,作为一年中的第一场茶会,到场的人们要互相问候新年,是很重要的活动。这一天登场的茶果子,必然是花瓣饼。

花瓣饼

在疫情肆掠的一年,茶席上的和果子从来没变过,如同季节一样稳定。生生不息的轮回,总是有些希望的。 明年的茶道教室,有一个年轻女孩就不再来了,她报名了夜校,决定去学习制作和果子,她说以后想开一家自己的店:“想把在和果子中得到的这些感动,也传递给更多的人。”我多少也受到了一些鼓励。

节分的生果子:鬼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