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可以在古代诗词中看见“捣衣”这两个字。当我们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肯定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古代的女子在河边用木棒敲打衣服,然后来洗衣服的样子。但其实在古代社会的时候,捣衣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有关于服饰的民族风俗。在古代的时候,当时的妇女会把布帛布料平铺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面,然后用一根木棒去敲打它把它敲的平整。
就跟我们现在的熨斗是差不多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布帛变得更加的平整和柔软。这样的话,当制作衣服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的方便,穿起来也会更加舒服。
而这件事情,她们一般会在秋天的夜晚进行,所以捣衣这个词语还有不同的寓意。捣衣和洗衣它在这个古代社会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虽然说捣衣需要用到木棒跟石头,但是他不像洗衣一样,是要把衣物敲打干净,而是把布帛锤松使它变得平整。这个在家里就可以这么做完全不需要去河边。在一些诗词中,傍晚的捣衣声又称为寒毡。他表现出了一种惆怅的情绪,所以这个词在很多诗词中都会出现。
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的时候,捣衣这个词意思就不一样了。因为底层的老百姓比较贫穷,穿不起布料好的衣服,所以他们穿的衣服都比较粗糙。所以,当人们洗衣服的时候,就会在河边用棒槌去敲打衣物,在这个时候捣衣这个词,它指的就是用木棒敲打衣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