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学说普通话。尽管现今已是信息时代,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但语言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模仿力最强的阶段,因而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普通话,并用普通话教学,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二、语言教学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推广普通话要从细处入手:
1、教师要教会学生汉语拼音。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认真完成汉语拼音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说话,提前读写,这就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正音,学会查字典词典,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说话和作文。在运用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巩固汉语拼音知识和提高汉语拼音的运用能力,防止汉语拼音的回生。这要求老师和学生把普通话真正作为教学语言,而且把会说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素质来进行培养。
2、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普通话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是我们搞活语文教学,促进推普工作, 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加强朗读指导,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学说练讲了普通话,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要培养学生对朗读浓厚的兴趣爱好,就应该有样榜可学、可欣赏。然后再通过朗读摹仿并进行摹仿朗读优劣的对比,帮助学生在欣赏中和自身的感受中把欣赏水平逐步提高。可以进行学生与学生对比、学生与老师对比、师生与行家对比、普通话与方言对比的朗读教学。
3、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普通话能力和语文水平。
比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作文交流会,以及汉语拼音知识竞赛、查字典比赛、猜字谜比赛、赛诗会、作文竞赛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机会多,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这些活动,可以把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进而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三、加强课外普通话训练:
学生在课堂中做得好,但是一到课外,他们又把这一“神圣”的语言抛到九霄云外。作为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说普通话,除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外,还可以尝试在班中设立普通话监督员,督促学生人人讲普通话;在每期的壁报中开设推普专栏,渗透普通话知识;并可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这些做法,都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在班级中成功地营造了“人人学说普通话” 的良好氛围。
四、对学生讲中犯错不要加以指责。
万事开头难,让学生马上适应人人都讲普通话可能做不到。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当孩子“呱呱”坠地时,当孩子“咿呀”学语时,他的耳边充斥的就是父辈们的方言,又因为是其“母语”,所以印象深刻。因而要想在一个大家都讲方言的环境中学讲普通话,无异于“天方夜谭”,其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 应注意,在开始进行普通话训练时,很多同学会因羞怯声音还不可能洪亮、明朗,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较长的过程的。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千万不可急躁,要知道同学们由不开口到开口,再由开口小声说到大声说,最后说好普通话,没有耐心,不花心血是做不到的。在学生语音语调上出了差错时,其他同学会哄笑,此时,教师一定要沉住气,最好不要加入“哄笑”行列。至于“挖苦、奚落”之类,更是应该摒弃。须知“幼苗”是经不住风雨无 情吹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