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刘姓在历史上跟哪个姓有关系?

刘姓在历史上跟哪个姓有关系?

寻根溯祖刘氏起源

刘姓是当代中国第四大姓氏,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大姓之一。

刘姓氏族大约占中国当代人口的5.4%,即每1000个中国人中姓刘的人至少有54个,总人口大约在6500万以上。《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刘姓历代名人1574名,占历代名人总数的3.46,排在姓氏名人的第四位;刘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4.39,排在第四位;但在历代帝王录上,刘氏却以66位帝王而独占鳌头,领诸姓氏之先。

自大汉天子刘邦开汉室天下以降,刘氏一族,龙脉不绝;东汉的刘秀家族,三国的刘备家族,西晋末年的刘渊家族,南朝的刘裕家族,五代十国的刘知远家族等,都曾开创过一个朝代或建立过国家政权。显赫的刘氏皇权曾先后延继了650余年。历史上素有“刘天下,李半边”之说,民间也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

刘姓,自诞生迄今至少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是中华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姓氏不仅仅与每个人的姓名相关,也不单纯标志着人种遗传,它更深蕴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上古时之华夏民族,姓与氏是分开的;《通志.氏族略序》中记载,“贵者有氏、贱者有姓无氏”。

刘姓族源大概可分为四支,而陶唐氏则是今天我们能追溯的刘氏最远的族源之一。

根据许多史料和刘氏族谱记载,中国的刘氏绝大部分来自唐尧帝之后,这是刘氏之主流。

唐尧帝是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首领,姓伊祁(因生于伊祁山而得名),名放勋,居于山西平阳(今临汾县)。他是黄帝的五世裔孙,即黄帝—玄嚣—乔极—帝喾—尧。因尧帝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清政廉洁,积德施仁,被称为典范之仁君。晚年不将帝位让于其子而让位虞舜,将自己的儿子丹朱源明(有称监明、建明)封在刘地(河北唐县),开贤明君王“禅让”之始。后来,被封刘地的尧的子孙,便以地为姓,得姓刘。

自尧下传到十八世有刘累。刘累的出生时很奇特,一生下来两手手掌中便各有一个特殊的纹饰,看上去分别像当时的文字“留”和“累”,先秦时“留”与“刘”通用。古人那时很迷信,刘累的家人认为这种胎记是上天的某种预兆,是神的暗示,因此就把这位新出生的婴儿取名叫刘累。

刘累所出生之刘地是原古时期一支崇拜斧钺、善于使用斧钺的部族。斧钺是当时人类征服自然的最重要的工具,而对人类最大的威胁莫过于那些巨大的猛兽。当时人们认为,在所有的动物中,尤以龙是最神秘莫测的,是人类最难征服的动物。直到春秋时期,人们仍认为“虫莫知于龙”。可以说,龙是动物界的代表,是动物之神。

《史记》等文献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直接祖先为夏代御龙氏刘累,《左传》等文献记载夏代刘累受命为帝王养龙。尽管中华刘氏作为中华第四大姓,其源头是多源的,但是刘累是见于史载的"中华刘氏第一名人",由于其与刘邦的特殊关系,因而刘累可以称之为"最早、最大、最正宗"的刘氏先祖,并得到海内外刘氏华人的认同与尊崇。中华刘氏与龙文化关系密切。据专家研究,刘氏是中国诸多姓氏中产生皇帝最多的姓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刘氏建立了西汉、东汉、蜀汉、前赵、南朝宋等诸多王朝或政权,***有66个帝王,历时长达650年。尤其是以"刘累御龙"的神秘性为先导,开创大汉基业的刘邦自诩为"真龙天子",自此开始了"龙与帝王"的不解之缘。由刘氏建立的汉王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产生了汉族、汉语、汉字的专称。因此,专家在评价刘氏文化的贡献时,可以用“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响之巨”三句话12个字来概括。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祖先就崇拜龙了。龙是一般人不能征服的,除了作为上帝之子的帝王外,就只有那些具有非凡本领的特殊氏族或人物,才具有征服龙的专门本领。作为远古时期最优秀的狩猎部族,刘地的刘氏自然很希望能成为征服龙的部族。刘累诞生时手掌中有“留累”二字,刘氏族的人便认为这正是神的暗示,即刘姓将要成为征服龙的氏族。原本的"刘"像征着一柄巨斧,喻含着征服和杀的意思;而"累"字本义是一种绳索,引申为拘系、捆绑的意思。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一手执“刘”,一手执“绳”,要去征服、驯服龙的意思。这就是神的旨意,这就是“‘留’字卯在田上,‘累’字系在田下”的谜底。

刘累因生下来便有手纹的神瑞兆示,很快就被推为刘氏本族的首领。担负着神圣使命的刘累年轻时就离开家乡,到豢龙氏族那里去学习驯服、驯养龙的本领。不知是有神的力量还是刘累自己聪明过人,刘累很快就学有所成,成为当时中原部落中小有名气的驯龙能手。这时,正值夏朝第十三代君主孔甲在位。据说,孔甲是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在位时不关心治国爱民,却沉醉、迷信于鬼神方术。孔甲在位的第三年(约公元前1877年),从黄河和汉水中各得一对雌雄双龙。孔甲准备用这4条龙来给自己驾车,便派人去找豢龙氏人来驯养,但没有找到。这时,刘累毛遂自荐,主动奏请驯养四龙。孔甲对刘累的举动大加欣赏,准其请奏。最初,刘累把龙饲养得很好,孔甲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于是颁布命令,正式任命刘累为王室驯龙官,赐刘累"御龙氏"的姓氏,并把颛顼之孙大彭氏所居之地--豕韦(今河南省滑县西南韦乡)赐给刘累作为他的封邑。至此,刘累的家族就由“刘氏”演变成尊贵的“御龙氏”,族人始由刘邑(今河唐县)南迁到豕韦。

刘累的驯龙技术似乎没有学到家。过了4年,即孔甲七年时,刘累负责驯养的4条神龙中,突然死了一条雌龙。刘累害怕事情被发现,暗中将龙肉剁成肉酱,做成一道菜,当做野味,派人送给夏王孔甲。不料这龙肉的味道非常鲜美,孔甲不知实情,吃后大加赞赏,并派使者先后数次向刘累索求“野味”。刘累一不做,二不休,把剩下的3条龙相继杀了。孔甲一吃不可收拾,不断派人向刘累求要。可是,龙是罕见之物,哪能随便就能抓到。刘累自知闯下大祸,事情败露会族灭家亡,于是带着他的一部分族人偷偷逃离夏朝都城,迁到鲁县(今河南省鲁山县)一带隐居起来。刘累的族人,从此一分为二:一部分随刘累迁到鲁县;一部分则继续留在祁姓刘氏族的旧地刘邑一带

刘累迁到鲁山隐居以后,躲过了灭族之灾,原来的刘氏族(即御龙氏中的一部分),也先后随刘累迁到鲁县一带居住下来,以原来的旧氏族刘氏相称,尊尧帝为本氏族的血缘圣祖。

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汉目录学家、史学家刘向说:“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徙大梁都于丰。”对汉高祖刘邦的世宗是这样说的:“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做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之父也,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

按其世系,刘氏自尧帝下传到高祖刘邦已达七十五世,汉高祖刘邦的祖父迁往沛郡丰邑的。汉家刘氏出自唐尧之后。从此汉皇后裔遍及天下。

还有一说,刘氏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姓。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姓称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姓善于建基立业。

*而姬氏之源又相当值得一提

在华人的数以千计的姓氏当中,最古老的是“姬”姓。姬姓的族人

可以说是黄帝的嫡系后裔,这个姓氏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

可是,全世界的华人都自称是“黄帝的子孙”或“炎黄(炎帝与黄

帝)子孙”,他们和姓姬的族人有什么分别呢!“真相”是这样的,在

中华民族繁衍与发展的过程中,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同始祖。但是黄帝

的子孙很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他们分封在各地,多数以地名为姓

氏。

在中国的宗法制度下很注重长子嫡孙,也就是嫡系子孙,黄帝的嫡

系后裔长期以来保持着“姬”姓,其他的非嫡系子孙就不姓“姬”了。

根据《说文》的记载,起初黄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

在远古时代,黄帝是轩辕氏部落的首领,他与炎帝都出自少典氏,这两

个部落经过一场坂泉之战(坂泉在今河北涿鹿东南,因此,又称涿鹿之

战),炎帝被打败,合并为炎黄部落。于是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

接着,黄帝领导的炎黄部落又打败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黄帝率领

的炎黄部落都姓姬,他们是今天的炎黄子孙的远祖,也是姬氏族人的远

祖。

后来,黄帝的家族越来越大了,他的后裔陆续分封在各地,成为其

它的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然而黄帝嫡系子孙(长子、长孙……)

世世代代仍旧以姬姓相沿袭,直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父子,仍然继承

着祖传的姬姓,建立了中国最长的王朝,奠定了家庭及宗族之间伦常关

系以及封建制度。

中华 民族姓氏的变动,以先秦时期较多,到了汉代各个姓氏已渐趋

固定。不过,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在唐朝开元年间,有

一位世代居住在长安,官至水部郎中的姬居逊,由于避讳唐明皇的名字,

而改姓周(唐明皇即唐玄宗,姓李,名隆基。“姬”与“基”同音)。

这一来,分散了姬氏家族的力量。

不过,在较早的南北朝时期,本来以周为姓的人,也有改姓姬的,

根据《姓氏考略》记载:“梁(梁朝)周弘正,谄事王伟,避侯景讳改

姓姬氏,周石珍亦改姓姬氏。”

和许多著名的姓氏一样,姬氏家族也很可能有其它民族的血统加入。

南北朝时,在北魏为桓、穆二帝效劳,征伐有功,官至信义将军,封为

楼顿侯,后来归顺晋朝的姬澹,据说便是当时的鲜卑人。

作为黄帝嫡系子孙的姬氏族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创

造文明的事业上贡献很大。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以及召

公姬■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周公姬旦制定《周礼》,对缔造中

华文明,保持中华民族的素质方面的贡献很大。

如果把改姓周以后的周氏族人包括在内,姬氏族人的杰出人物就数

也数不清了。

另外,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的时候 汉姓刘在鲜卑族中又作独孤姓。

刘的本义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工具,是一柄巨斧

根据《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文大辞典》等当今世界上最权威的汉语文字辞书的统计,“刘”字在古代有多种的不同字义和解释。

1.名词,斧钺一类的兵器。《广雅·释器》:“刘,刀也。”《正字通·刀部》也解释说:“刘,钺属。”

2.动词,诛杀、杀戮。《尔雅·释诂上》说:“刘,杀也。”

3.动词,克,征服。《尔雅·释诂上》又说:“刘,克也。”

4.形容词,通“懰”“ 嬼”,美好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