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 gé wù zhì zhī)意思是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致知解释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发行的第六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致知造句1.中国传统空间美学追求格物致知,探索“物”在各种平衡下的潜力,驱使设计表现出人性化的一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
2.懂得格物致知的道理后,我们便不会成为守株待兔的人。
3.朱子以为,只有在事事物物上求得一定理,才能止于至善,故需要下格物致知的工夫。
4.我们要格物致知探求事物的本质,不能略知一二就放弃。
5.格物致知的了解事物的构造后,我们才可以有所创新。
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