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通假字的方法有观察上下文、查阅字典、比较同音字、考虑语言背景、借助语音工具。
1、观察上下文:
在阅读文章或对话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来判断该字的意思。通假字的使用通常是有限制的,只在特定的语境下使用,因此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断出该字的实际意义。
2、查阅字典:
可以通过查阅汉语字典或方言词典来确定该字的意思。在字典中,通假字通常会被列出多种意思,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正确的意思。
3、比较同音字:
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同音字的用法也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比较同音字在不同语言或方言中的用法,可以判断该字的实际意义。
4、考虑语言背景:
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在判断通假字的意思时需要考虑语言背景。例如,在广东话中,“啤”和“皮”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
5、借助语音工具:
可以通过语音工具来判断通假字的发音是否相同,从而确定该字的意思。例如,在普通话中,“骂”和“马”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
通假字的定义和成因
一、定义: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二、成因: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别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由于古代印刷相对落后,再加之战火焚毁,相当部分书籍原版遗失,再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的。
即背诵者口诵,记录者依据声音来记录,疏于校对,以致字形常常出现讹误,不同的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