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如何理解自尊?

如何理解自尊?

教育是一门学问,而且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学问,作为父母要面对孩子的教育,作为子女要面对自身的教育,如何管好孩子的同时让自己也提高对教育的认识呢?对于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呢?关于这些,今天就一起听听美国教育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人性洞见和人文培养。

威廉詹姆斯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

如今几乎所有的教师手册上都会重复着威廉詹姆斯(1842―1910)的这句箴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随后引申出的结论是: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具有勇于进取的信心和不断进取的动力。

对于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詹姆斯生前其实反对将心理学的原理直接应用于学校教学。在1899年出版的《对教师讲心理学》一书中,詹姆斯明确表示:心理学是科学,教学是艺术;无论科学如何万能,科学本身不可能直接创造出艺术作品。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他的很多理论成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毕竟他提出的“自尊”概念对于励志太具有吸引力。

对于源自古希腊与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类心中对于终极存在的关注和思考至关重要、但飘忽不定的“尊严”,詹姆斯以实用主义的方法重新定义为浅显而直白的“自尊”。他在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自尊由自我情感所构成,这些情感是指向自己的,而且是一种与情境无关的总体感受,例如“总体上我觉得我喜欢自己”或“总体上我觉得我厌恶自己”。这一定义暗示自尊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稳定性特质,预示出未来实验心理学中重要的“特质自尊”的概念。但这个定义远没有詹姆斯为“自尊”下的另一个定义广为人知。后一定义明显与第一个定义自相矛盾,却因为直白到近乎家常而受到广泛的欢迎。

美国教育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这个定义甚至为自尊提供了量化的可能:“自尊决定于潜能的实现与自以为的潜能之间的比率;我们的抱负是分母,成功是分子,因此,自尊=成功/抱负。”他说:“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细察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但会关心自己在重要领域的能力高低,因此依照这一公式,一个自认为在自己看重的领域有能力或事实上取得了成功的人就是一个高自尊者。反之,一个自认为在自己看重的领域缺乏能力或遭受失败的人就是一个低自尊者。”

正是由于自尊依赖于成功,故而这种自尊是有条件的自尊。詹姆斯还提出了一个后来被命名为“詹姆斯-朗格理论”的假说:“一个心理状态并不是直接由另一个心理状态引发的,肉体的表达必须首先放在中间,更为合理的表述应该是,我们感到难过,因为我们哭了,感到愤怒,是因为我们反击了,感到害怕,是因为我们在发抖。”这暗示人们可以控制对刺激的生理反应,而且可以在同样程度上控制联想情绪:能够通过从1数到10来控制愤怒,或者借助吹口哨来保持乐观勇敢,就同样可以通过实体行为来获得自信与自尊。联合詹姆斯的自尊公式和“肉体反应先于心理”假说可以很自然地推导出:“放弃抱负”和“努力去达到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等值的。没有努力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耻辱,我们的自尊完全依赖于我们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或做什么。詹姆斯还指出:对于自己缺乏能力的领域,高自尊者会贬低这个领域的重要性,而低自尊者似乎缺乏实施这种贬低的“才华”。

依据詹姆斯的定义,自尊是一种难以改变的特质;从自我情感的来源来看,自尊又是一种会随情境变化的状态。这两个自相矛盾的定义为日后自尊研究者们的“特质自尊”与“状态自尊”之争埋下了地雷。

自尊的定义问题――

由詹姆斯-朗格理论推导出的对于自尊受挫的鸵鸟式解决方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某些东方哲学。作为20世纪初期现代心理学进入中国时首批标准教材之一,詹姆斯著作中的这种“东方亲近感”又使“自尊”概念引入中国时额外增加了另一层混乱。从词源上说,“esteem”来源于拉丁语“aestimare”,意指估计、评价、确定物体或事物的价格或价值,后来在英语中逐渐演化为对事物、物体及个人的正向评价。因此,当詹姆斯提出“自我情感”时,事实上意指“积极的自我评价或积极的自我情感”。

在多数英语字典中,“self-esteem”包括自爱、自豪、自负、自重等含意。中国学者大多将“self-esteem”翻译为“自尊”。《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自尊”定义为“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许别人歧视、欺辱”。由此可见,在汉语中自尊主要用于描述一种防御方式或防御机制。高自尊意味着某人将无法忍受任何可能羞辱他的言行,这种言行必然会伤害他的自尊;低自尊则意味着某人不在乎别人羞辱性的言行,或者对外界的评价无动于衷。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自尊更重视外在的评价,西方的自尊更重视内在的体验。在很大意义上,中国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心很强”在西方语境中恰恰是低自尊的表现,而中国人所说的低自尊也可能是西方高自尊的表现。与中国把个人自尊简单地建立在个人对外部刺激反应强度上不同,源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尊严”定义的西方自尊包含更加丰富与内在的内容,高自尊原本意味着某人对自己有良好的评价和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这种状态不会轻易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这点我们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尤其注意)

造成这种混乱局面或许是詹姆斯生前没有料到的。詹姆斯一生都在避免创立一个系统,没有形成任何学派,也很少培训研究生,因此并没有追随者。然而,他的思想却有很大一部分成为现代主流心理学的构成因素,在哲学领域也有一定的席位。与詹姆斯同时期、声望甚至更高的德国哲学心理学家威廉冯特(1832―1920)是构造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他在实验方法学上面的影响甚至超越了詹姆斯,但詹姆斯的心理学却以其现实主义色彩和实用主义用途从整体上胜过了冯特系统。

现代心理学家的评价――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希尔加德所说:“在心理学家中,詹姆斯是一位超群的心理分析者。其结果是,他鼓励了一种全副武装、热心快肠的心理学。”

加拿大心理学家樊切尔则在《心理学先驱人物》一书中评论:“詹姆斯将心理学从某种深奥难解和抽象的科学转变成一门直接谈及个人兴趣和关心的问题的学科。詹姆斯让心理学产生了一种特征,使它成为一个‘人人都可以探讨的小课题’。”

美国现代人本心理学代表人物奥尔波特曾这样总结詹姆斯的习惯:“光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我们就能找到极明显、使人迷惑、公然的矛盾之处。比如,他既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现象主义者。星期二、四、六,他会指向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不过,在星期一、三、五,他好像更富有才气,这时候,他会写到意识流、宗教体验的种类和战争的道德名称。”

在《心理学原理》中,被那个简洁的自尊公式掩盖的是一串对于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之间相对关系的错综分析。詹姆斯是首先提出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的学者。多重自我之间可能和谐***处,也可能发生冲突,实际上这才是构成自尊的更确切的公式,但这种说法显然没有心理上的简单分析那样受到公众的广泛欢迎。

实用主义即真理――

《心理学原理》既是当时实验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本总结,又是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思想的集中体现。1892年,詹姆斯把《心理学原理》改写为《心理学简编》,成为当时美国大学的标准课本。在《心理学原理》出版后,詹姆斯声称自己已说完了他关于心理学所知道的一切,重新转向年轻时热衷的哲学。

1907年《实用主义》出版,该书被后人称为“一本决定美国人行动准则的书,是美国的半官方哲学”。詹姆斯在书中提出:世间无绝对真理,真理决定于实际效用,而且真理常随时代环境变迁而改变;适合于时代环境而有效用者,即是真理。詹姆斯的实用主义思想对以后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原本不想从事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原理》出版后不到两年就嘲讽心理学“不是科学,它只是一门科学的希望”的詹姆斯来说,这也是他不会料想到的。

詹姆斯当年的学生回忆:詹姆斯个子矮小、身体瘦弱,颇有贵族气质;为人友善、谦逊有礼,授课风格活泼幽默。这些描述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不久前刚经历了4年严重抑郁症的人。对于詹姆斯年轻时遭遇的这场抑郁症,美国历史学家巴赞曾提出过这样的假设:“人们完全可以合理地猜想,这是因为无法忍受的压力所致,因为他无法反叛一位从没有对他施过暴而只有爱的父亲。”17岁时詹姆斯曾提出希望成为一名画家,但他的父亲无论如何不同意,因为他希望孩子成为科学家或哲学家。在詹姆斯的坚持下,他的父亲才勉强同意他跟随一位画家学画。半年后,詹姆斯突然离开画室、进入哈佛学习科学,原因是在詹姆斯学画期间父亲突然莫名其妙地晕倒了一次,之后他警告全家人说自己会很快死去。詹姆斯由此放弃了自己的艺术梦,但艺术的情结却以潜在自我的形式萦绕着詹姆斯一生。

按照詹姆斯设定的自尊公式,一个人在自认为不重要的领域缺乏能力不会造成低自尊,而在这一领域能力出众也不会产生高自尊。詹姆斯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简洁得无比诱人的自尊公式,但很少有人想起用这个公式来衡量创造者本人的心态,而詹姆斯晚年对唯灵论和“灵魂”现象的无比热衷也暗示:詹姆斯对自己尊严的真正评价早已远离了这个实用的世界,进入到一种灵修式的超高心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