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怪 [ chēn guài ] :对别人的言语或行动表示不满:他~家人事先没同他商量。
扩展资料
一、单独解释
嗔 ?chēn
<动>
1、(形声。从口,真声。本义:发怒;生气)
2、同本义。也作“_”
_,恚也。——《说文》
3、字亦作嗔。又如:嗔怒(生气;发怒);嗔怪(生气怪罪)
4、责怪;埋怨。如:嗔道(怪道;怪不得);嗔色(不满的脸色)
5、用同“_”。睁大眼睛。如:嗔目
二、整体解释
嗔怪 ?chēn guài
责怪
孩子不懂事,你就别总嗔怪他了。
(1) 责怪,但其中包含对被责怪者爱的成份多一些。 孩子不懂事,你就别总嗔怪他了,下次改。也有生气责怪的意思。
(2) 强烈的非难 对别人的言语或行动表示不满意。 嗔怪多用在女性对爱人或曾经的爱人的一种责怪,略带一点撒娇的成分在其中.
出处
1、责怪
唐 顾况 《田家》诗:“县帖取社长,嗔怪见官迟。”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二折:“ 梅香 ,我只怕母亲嗔怪,_回家去来。”
明 施耐庵《水浒》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我说出来,叔叔不要嗔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太子曰:‘此事不难。明日乃朔日,父王必然视朝。吾母可著宫人往琼台采摘花朵,引那贱婢出台观看,待孩儿将他毒打一顿,以出吾母之气。便父王嗔怪,罪责在我,与母无干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老爷一向奉道虔诚,而今有些懈怠,恐怕神天嗔怪。”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 宝钗 倒背地里夸他有忠心,并不嗔怪他。”
清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只得嗔怪老妈不会说话,顺手一个巴掌打了过去,不料用力过猛,把老妈打倒了。
巴金《春》五:“ 觉新 嗔怪地瞅了 淑华 一眼,阻止她说下去,她便闭了口。”
2、强烈的非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