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在中找不到词典

在中找不到词典

你说的情况应该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荀子新注》,由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注释,1979年第一版,的确在其中存在着将“憍”和“謟”直接简化的现象,如“憍”简化成“左竖心旁,右乔”,而“謟”则简化成“谄”。简单来说,对“憍”的处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对“謟”的处理则是不正确的。下面分开来说:

1,、憍。在《荀子新注》中的简化为“左竖心旁,右乔”,按《中华字海》为“憍的类推简化字”。在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类推简化,这是在推行简体字中出现的一种普遍情况,分为“无限类推”和“有限类推”,以“憍”为例,该字自身没有对应明确的简体字,但由于其右半部分(即乔的繁体)简化体为“乔”,因此“憍”的类推简化字即为“左竖心旁,右乔”。这是在类推简化没有得到有效规范的时期的普遍情况,也因此催生出许多此前未有的新字体,影响了规范字体的推行。考虑到这种情况,国家在之后开始规范类推简化,采取有限类推的原则,于近年颁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规定其中收录的8300字的正确规范,对于不收入汉字表的字,则不采取类推简化原则。因此,以“憍”为例,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使用“左竖心旁,右乔”作简体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类推简化还没有得到规范,但放置今日,由于“憍”未收入规范汉字表,因此该字正确字体应该是“憍”,不存在简体。

2、“謟”同样不存在着明确对应的简体字,即使类推简化,也不应该简化为“谄”,而是简化为“左讠右舀”。将该字简化为“谄”是不正确的,“谄”这个字从来都是读chan,未曾有tao的读法和字义。然而这样的情况同样是有根源,因为“謟”字曾是“谄”的异体字,然而异体不等同于繁体。简单来说即是“谄”存在过异体字“謟”,但“謟”并没有对应的简体字,两者是异体关系而非简繁关系。因此在出版当时按类推原则简化,也应该是“左讠右舀”,而不应该简化为“谄”。同样的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颁布后,由于“謟”不在字表里,因此现在它的正确字体应该是原字“謟”。

总之,如果今天(2012年)中华书局要重版由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注释的《荀子新注》,这两个字都得恢复为原字体。此外,还要强调一点的是,虽然在类推规范为确定之前,这种类推行为较为普遍,但北大荀子注释组的这种处理显得不负责任,按学术规范和使用习惯理应保持原体,同时其对于异体字和繁体字也没有进行区别和划分。可见在具体的历史时期中,即使是北大,即使是中华书局,都可能存在着各式的问题,需要我们客观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