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姓氏合一是什么?

姓氏合一是什么?

在现代中国人的心目中,姓和氏没有什么区别。《现代汉语词典》“姓氏”条目下云:“表明家族的字。”这说明“姓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个双音节词。要说区别,也有,那就是单说时,一般说“姓”。如“您贵姓”、“我姓王”等等。“氏”字有时也单用,但要放在某姓之后,表示姓什么的。如“王氏兄弟”,“王氏”就是姓王的。早期的姓氏可没这么简单,它们代表了两个概念。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家族的形成要晚于部族,这就决定了姓的产生必然后于氏的产生。而且姓只是家族的标记,应用范围较窄,因而有关远古社会的姓的记载也就十分罕见。

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中一个在各方面都出现动荡、变革的时期,正如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所言,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读通鉴论》)。古代的姓氏制度,也在此时出现了不小的动荡与变革。由于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战争的频繁,原来严格的等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宗法制与井田制日渐松弛乃至被冲垮,不少贵族降为平民甚至奴隶,血缘的纽带或血统的贵贱区分已无法维持。而原来的一些庶人、工商则由于经济力量的发展和在动荡中得到充分显示才能的机会而大大提高其社会地位,乃至白衣而为卿相。在这种情况下,“氏”日渐增多,称氏也不再成为贵者的特权,原来无氏的平民逐渐有了氏,因为在频繁的社会交往中相互间称氏称名,有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客观的需要。当男子逐渐都有了氏时,氏就成为人们相互之间加以区别的重要标志,而原来少数的姓却被大量的氏淹没其中,氏就取代了过去姓的地位,氏姓不分,或说氏姓合一。战国以后,就人人都有姓(也即都有了氏),都称姓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战国直至汉初,姓与氏常常混而不别。在战国到秦汉的变革中,秦灭六国,使六国的贵族失去原有的特殊地位,而与平民地位相近,从而使大家都一样的有“氏”,是姓氏制度发生变革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通志·氏族略序》所说:“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自此始。”汉代早已姓氏合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