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披发行吟
屈原家世背景优渥,但是仕途不顺,两次被发配流放,最后殉国投江而死。在此之前,屈原曾经披发散步江边,然而细细想来,他这一举动却也是对当时楚国朝政的不满。
屈原画像
在古时,只有少数地方的人会披发。真正有文化发达的地方男子都是束发戴冠,这也是当时的一种文明人的表现。《左传》中都有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卫国内乱的时候,被人砍断了固定帽子的缨,当即停下来,整理自己的帽子,最终命丧他人之手。这么看来,古代文明人对自己的着装打扮真实注意到一种极致的的程度了,即使在危及生命的关头,竟然还在乎自己的帽子是不是戴得还端正。这份勇气,真实让在下佩服的五体投地。
再来说回我们的屈原,出身贵族又洁身自好,同时性子里还有文人的那份气节。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他都应该是一个相当注重自己仪表的一个人。但是他竟然做出披发的举动,可见他当时内心是多么的绝望。
还有一说,屈原披发的行为是对当时楚国腐朽的朝廷权贵的一种轻蔑不满与反抗。因为那些权贵上朝时,纷纷都是束发戴冠,一副人模狗样的正经模样。而真正心怀天下的自己却被流放,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其实,在我看来,屈原的这种结果也是他自找的,以他的条件完全可以混的更好,既能做自己也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他本性里的那份“直”让他容不得半点沙子,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也才得以在历史上留名。
屈原图片屈原作为一个成功的文学家,失败的政治家存在于历史洪流之中。一提到屈原,人们眼前浮现的多是一个眉头紧锁,满脸忧容的没落知识分子形象。如下面这幅图,他站在山巅,若有所思。那郁郁不得志的眼睛所望之处,处处是楚国的锦绣河山,可这河山还能锦绣多久?风掠起他的衣裳,吹动他的发丝,却吹不散他的愁思。
屈原图片
屈原的文学造诣确实很深,他的爱国情怀也的确很高,可这满腹才华却不能让他在官场游刃有余,这世间之事总是这般遗憾。
众所周知,屈原投江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为了不让鱼儿蚕食屈原的身体而将粽子剥去外皮投入江中。其实,这与屈原的一件事有关。屈原好食糯米,有一次厨房为他做了粽子,他不知是何物,便连带苇叶皮一起吃进了肚子,吃完他意犹未尽,对仆人说到,此物甚是美味,下次可替换成稍微柔软的外皮。后来人们知道了屈原这件事情,所以在他投江自尽后,为了缅怀他,人们将煮熟剥去外皮的粽子扔到江里,希望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另一个空间里也可以享受到美食。
从中不难看出,屈原虽然在庙堂之上不能得志,在民间还是威望极高,世人对他有着毫不掩饰的推崇与钦佩。一枚小小的粽子包含了人们无尽的哀思。可以这样说,屈原用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大众。
关于屈原的故事说起屈原,大家首先可能会想到他报国投江的故事。其实还他有另外一个故事同样动人心魄,那是关于爱情的一个故事。公元前325年,屈原15岁,正是青春年少,情愫懵懂的年纪。
屈原剧照
屈原每天早起读书,读累了就沐浴着清晨的阳光在田地里散步。连续三天了,每天他都能看到一个小姑娘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篓,手里拿着一把镰刀。小姑娘右手持着镰刀飞快地划过野草,左手迅速接住,然后头也不抬,顺势扔到背后的竹篓里。整个动作成熟老练,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可是小姑娘的面容却一点也不成熟,眼睛不大,嘴巴也不大,看起来小巧精致,大约有十三四岁的样子。屈原看着小姑娘背着满满的竹篓消失在田野里时,心里总会升起一阵莫名的失落感。好几次,他都想走上去问个好,但都没鼓起勇气。
又是一个清晨,这天天气并不好,阴得很重。屈原刚走出门口就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小姑娘低着头,全神贯注地割着草。屈原在远处静静得看着,他忽然觉得这默默地关注着也挺好的。
乌云很快越积越多,随后就下了雨。小姑娘头发一下子被打湿,她无助得抬起头。突然看到屈原所在的屋檐,她咧开嘴,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飞快地跑到屋檐下。
竹篓里草已经很多,她想卸下来,但是有点吃力。屈原赶快上去帮了一把。
小姑娘回报了一个和刚才一样甜的笑容并且问道:下雨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啊。
屈原是第一次听到小姑娘的声音,这声音直爽干脆,像是田野里无拘无束的风一样。屈原支支吾吾地说:我回家也没事做,在……这看你割草。
小姑娘说:唉,割草很累的,有什么好看的,看你这打扮,平时很少干农活吧?
屈原点点头。
小姑娘低头想了会,狡黠地笑道:那以后你帮我割草啊,我俩一起割。
还有什么比这更开心的事?屈原捣蒜一般地点着头。
遗憾是,自从雨后两人分别后,屈原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小姑娘。屈原每天都在房檐下等候,小姑娘的身影再也没出现过。很多人认为是小姑娘雨后回家时遇到了意外,但这只是猜测,具体原因无人得知。
后来屈原根据这段伤心事写成了诗歌《九歌》,诗中主角也是苦等心上人而未至,大概是屈原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吧。
屈原属什么生肖屈原因为是战国时的人,距今过于遥远,所以关于的资料屈指可数。仅仅在《史记》等典籍中略有记载。目前可知的是屈原出生于公元前340年,但具体生辰是哪一日,属相是什么这还要细细推敲。
屈原名言图
屈原不仅仅是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优秀的爱国者。他的爱国精神几千年后还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战国七雄相争的年代,每个国家都要枕戈待旦,如果有一丝松懈,轻则割地赔款,重则亡国灭种。楚国正是有了屈原额精心辅佐,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和秦国成为当时最强悍的两个国家。
所谓枪打出头鸟,楚国的蒸蒸日上自然招来了秦国虎视眈眈。秦王派出能言巧辩的张仪来搅乱秦国。张仪不愧是当时著名的阴谋家,不足半年,楚王身边的亲信大部分已经被收买。
唯有屈原耿直不屈,不被钱色所动摇。张仪就发动被收买的人隔三差五的到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久而久之,楚王对屈原不再信任并且将其流放到南方。
来到南方的屈原伤心欲绝,空有大志却报国无门。他终日披头散发,衣衫褴褛,寄情于山水之间。政治上的不得意让他的文学灵感空前充沛,他将自己的抱负,愤慨,愁思,绝望通通写进诗里,于是作出了文学史上的绝唱――《离骚》。
而屈原的生肖就可以从《离骚》中推算出来。诗中有云: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孟陬者,寅月也;庚寅者,寅日也,寅年寅月寅日,于是可得知屈原属虎。
屈原故里位于长江之畔的湖北省秭归县被认为是屈原的故乡。屈原在名篇《桔颂》中曾深刻写到过桔树的形象,这使秭归的桔子名声大噪,秭归也因此被称为“甘桔之乡”。因为屈原在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所以这里被称作楚文化的源头,并在这里建立起了屈原故里,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屈原故里
秭归县的凤凰山下是一个依山傍水,绿树环绕的好地方。春秋时期,屈原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小地方,并从这里走出去,成长为一个传奇人物。如今,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到这里走过江渎庙,走进屈原祠,以自己的方式缅怀屈原。
在乐平里有很多关于屈原的美丽传说。我们口中的杜鹃鸟又称子规鸟,在乐平里它们还有一个名字――秭归鸟。相传,秭归鸟是屈原的妹妹的魂魄所化。每到农历五月,秭归鸟就开始啼鸣,啼声深情悲切,听起来像是在喊:“我哥回呦,我哥回呦。”,好像是在提醒人们别忘记祭祀屈原。
原本是庆祝丰收,分享喜悦的时节,现在人们把端午节也叫做粽子节或者龙舟节,吃粽子、系五彩绳,以此来纪念屈原。在秭归关于屈原的传说还有很多,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屈原,甚至是将屈原的影子刻印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里。
同时,屈原故里之争的问题,越来越备受关注。到底是名人效应带来的利益使然,还是想要尊重和传承这样一种文化,这值得人们细细深思。
屈原跳的是什么江公元前278年,爱国诗人屈原因楚国君主听信奸佞谗言导致国家衰败而投江自尽。这愤慨一跃让一条原本默默无名的江流也跟着出了名,那么屈原跳的这条江是什么江呢?
汨罗江图片
这条江名为汨罗江,发源于黄龙山梨树n(今江西省境内),全长253公里,上古时候罗国倚江而建,因罗国国性为芈而得名汨罗江。汨罗江的水量充沛,水质清洌,流经区域非常广泛,古代沿途居民世代依靠打渔为生,生活富裕安稳。
放着那么多的河流不选,屈原为什么非要跳这汨罗江呢?其实,这与汨罗江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汨罗江流经楚国和秦国,站在汨罗江边可以清楚的看到楚国都城的情况。虽然屈原已被罢免官职遭到迫害流放,但是他的心始终悬系在楚国的国家安危之上。亲眼见证了楚国的大门被秦国攻破,屈原的文人脾性促使他做出了自尽的选择。另外,屈原为芈姓屈氏,是落魄的楚国贵族,芈姓历史久远,有观点说屈原的祖先为上古罗国的皇室血脉。这样看来,屈原选择投身汨罗江不是一个概率性的随机事件,而是经过反复斟酌的自杀计划。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汨罗江周边依靠名人效应不断开发旅游项目,想必屈原老人家没有想到历史洪流居然发展至此,否则恐怕他一定会选择一个寂静没有杂乱的地方默默离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