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学家看来,人工智能无法创作真正的艺术的原因有:
1、艺术作品是富含思想性的,没有思想性的作品不值得被称为艺术品。人工智能是非常理智的,记忆力非常好,但他们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幽默,其本质是根据一定的代码进行分析找到最优答案并输出,不具有思想性。
但是,艺术从它诞生开始,就是极其感性的一个学科,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会形成完全不同的艺术作品,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时间人们对它的评价可能完全相反。
2、艺术家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具备一定美学基础。艺术家是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
进行艺术作品创造活动的人物,通常指在诸如写作、绘画、摄影、表演、雕塑、音乐、书法及舞蹈等艺术领域有比较高的成就,从而具备了一定的美学基础的人。既包括在艺术领域,影视领域里以艺术创作作为自己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职业之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
3、艺术的诞生需要真实的实践。艺术诞生于灵感,这是我们对于艺术产生原因的看法。但灵感并非真的虚无缥缈、妙手偶得,而是来自艺术家长期大量的练习,以及对于生活的深刻观察使然。
即便人工智能真的可以游遍名山大川,为艺术付出可贵的实践,但其前提也是人类赋予它艺术的目的,它是为了艺术而艺术。这样被他人刻意赋予的艺术形式,其实已经违背了“艺术源自本心”的原则,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只要还有“人工”的前缀,其艺术的真实性就会大大折扣。
4、艺术的欣赏需要具体的语境。我们常常抱怨,某些艺术作品看不懂、听不懂,读不懂。除了特定的艺术形式我们不太熟悉之外,更是因为我们没有进入该类艺术的“语境”。艺术语境是艺术特有的逻辑,它需要相应的人生阅历予以激活,更需要文化背景予以铺垫。
人工智能的办法是“算法”,毕竟人工智能可以全方位、无限制地获取艺术的逻辑,在人工智能的词典里没有国别和历史的具体区分,唯一的区分就是量的多少,以及途径的不同。
人工智能其实就是“行画”的科技加强版,它的算法也许会提高对艺术的解构、剖析能力,但对于艺术的创造却无能为力,因为艺术作品的诞生是组合、整理,刹那的光辉闪现,在艺术领域人工智能无法替我们做真正的决定,正如人工智能无法替代我们去感觉世界,无法替代我们活着。
5、艺术的结果永远不会终结。艺术是不朽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更是艺术的特点。即使千百年来熠熠生辉的艺术大师们,早已巨星陨落,但他们的作品一直激励着更多的艺术家们层出不穷,也激励着我们的生命,焕发不一样的光彩。
康德说: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是因为艺术是有关生命的真理。康德是在阐述艺术本源,有关生命的学问。正如没有黑就没有白、没有恨就没有爱,生命存在的有限,恰恰决定了艺术魅力的无限,而人工智能的生命虽然无限绵延,但它无法理解艺术如何表现生命,如何表现死亡。
除了科学构造的外部世界,我们还拥有敏感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个内心世界需要科学点拨、引领、规范,但更需要真正的艺术去抚慰、启发、和完善。
艺术有着科学无法到达的领域,正如人性之复杂,人类之光辉无法通过具体的数字或是图标粗暴的表达,于是尊重艺术的独特性,就是尊重人性、尊重我们自己以及尊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