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

怎样突破读书的困境

三段式实效读书法

(一)略读:浏览中形成备读心向

读书须有动机,不过,当学生的读书动机多半是外铄的。外铄的动机使人不得不读,不敢不读。在这种心态下读书,很难获得持久的效果。因此,读书开始时,尽盆使自己摆脱读书只是为了考试或分数的意念。如果读书只为应付考试,考过之后就不再有读书的动机。最好的办法是因读书活动而引起人的读书心向,不需外力催促就会去自动读书。在略读阶段如能善用浏览技巧,就可以使人在面对书本时形成一种准备读书的心理倾向。

浏览有广狭两种解释。广义的浏览是指对一本书甚至多本书的泛观活动。到书店买书或到开架式图书馆找书,常采用这种浏览方式。就一本书而言,浏览范围包括序文、目录、本文、注解方式、参考资料以及索引等部分。像此种浏览花费的时间,约需10-20分钟。浏览过后或决定购买或决定借阅,读书的活动即暂告停止。此种浏览不是我们在三段式读书法中所要讨论的。

浏览的狭义解释是指精读阶段的前奏。此种浏览所涉及的范围,通常是教科书的一章或指定阅读的一篇论文。浏览的范围除本章的主题外包括节与段的标题、专有名词的黑体宇(有的书这样排法)、图表、照片,章末摘要以及练习题等部分。普通一章书的篇幅约在20-40页之间,一篇专题论文的长度约在5-10页左右,浏览所需的时间,约在10分钟左右。

浏览虽然是走马看花,但必须看到美丽的花朵在哪里。每章书或每篇论文都是一个专题,专题有它的题意、目的、范围、理论、方法、要点、结论等重要事项。浏览时只瞥及这些事项的表面,你对该事项的印象可能是熟悉的,也可能是陌生的。无论如何,只要是你初读的文章,它总会带有几分新奇,使你产生一知半解的认知失调心理,价如,当你看到“大学生与精神病”这样一个标题的时候,就会产生不看内容就心理失去平衡的感受。也可说这是人的好奇心。好奇本来就是人的动机,因好奇而有求知意念,用在读书上正是我们所说的备读心向。

(二)精读:分节进行边读边思考

浏览过后,趁着备读心向正浓的时侯,应该立即坐下来进入精读的阶段。精读时应注意把握两个原则:其一,不求快速,读教科书或读专题论文,速读技术绝对用不上。其二,不要贪多;贪多了难有心得,反而丧失兴趣。平常一章书分为3-4 节,每节都是一个分立的主题。所以精读时以节为单元最为适宜。

精读的意思,并非只是要人聚精会神一字一句地念书,如此读法是古人主张的眼、口、心三到读书法。此种方法很容易使人疲劳,也不符合前面所列的心理原则。欲期精读有效,而且不易疲劳,必须同时配合其他活动。

边注笔记 如果阅读的是自己的书,在书页边缘写注解,如果读的是借来的书,那就按节段写笔记。边注也好,笔记也奸,切忌抄书,而且文字不宜多,多了反而失去功效。边注的方式是引起你思考,把原来节段标题的平叙句,改以简略的文字写成问句。例如,节的标题是:“社会变迁与婚姻问题”。当你看到这个标题时,先不要立即读下去。因为一读下去就受作者的引导,使你变为被动,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时候你最好在标题旁边空白处,把原标题转化为数个问题,如:何谓社会变迁?为何变迁?何谓婚姻向题?社会变迁与婚姻问题有何关系?当你写这些问题的时候,你自会直觉的提出你个人的看法,同时也会期待本书作者的答案。这样做等于是读者跟作者对话,对作者言是一种考验,对读者言是一种挑战。

有了问题和个人的看法,即开始以寻找答案的心态开始阅读。阅读之后会有几种情况发生:一种情况是作者的见解与你的看法相似,这时候你会有“英雄所见略同”的得意感觉,因而提高兴趣与信心。另一种情况是作者的见解远超越你的看法,欣赏赞佩之余你的思想观念因而受到启发。还有一种情况是作者的见解平淡无奇,或内容陈述有错误之处。这时侯你就无形中升高地位给他一点批评,前文介绍的读书方法中一再强调的问题与反应两种活动,与我们此地所说的颇为相似。不过,我们更进一步采取“学而思”的观念,强调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圈点划线 很多人读书喜欢圈点划线,可是未必知道为什么划线,在什么情形之下划线。划线必须配合前文所指边注笔记与边读边思考的心理活动。边注笔记的是问题,阅读活动是从文句中找答案,跟随着作者在行文中对事理的陈述,你随时留意与答案有关的字句,并在出现的地方作一点记号(但不要划线),等一段文字看完了,确定哪一句话最能代表答案时,然后划线将它标示清楚。划线用手划,不用直尺,这样使你再重复阅读一遍文字,可因而加强记忆。

在这个原则之下,划线在精不在多。很多学生从读第一句起就开始划线,结果满页全是红线。这样做只是自我安慰,表示已经读过了。其实,这种划线方式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因多余的红线把要点遮盖了。划线的目的,除了对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加强认知效果之外,另一效用就是为以后温习时做为唤起记忆线索之用。将来查用这段读过的资料时,未必有充分时间再读全文,只瞥一下划线就可记起概略的内容。

谈到读书划线技巧,我还有两点建议。其一,重要而必须精读的书,尽量自己购买,属于自己的书才可边注笔记和圈点划线,借来的书不能随意笔记划线,只好用笔记本来代替。如果读的是期刊上的论文,最好影印下来,然后在影印本上笔记划线。其二,划线用笔要选择。在习惯上划线多用红笔,旨在与印刷的黑字易于辨别引起注意。笔锋不宜太粗以免浸及文字。很多学生喜欢用彩色粗笔在文字上徐抹,以代替划线,此法损及文字的清晰度,甚至再读时有伤目力,不宜采用。

生宇注解 大专学生开始读外文书籍时,查生字与在书页上注上中文的习惯,是不能避免的。生字加注中文的目的在加强对生字的认识与记忆,是不得已的办法。最后必须克服困难,在需要时查生字,尽可能不在书页上注中文字。生宇查过之后,最好注写在哪里?一般学生习惯注在生字下边。有些英文较差的学生,常在一页书上密密麻麻注满中文字。此法虽方便,但从读书长程效果的观点看,不是最好的办法。生字加注,原非得已,查过的生字将来终须变为个人的熟字,才能使语文进步,字旁加注常使人阅读时产生依赖心理,每读到生字的地方,注意力转向中文注解,反而忽略了对生字的记忆。同时,在字旁行间加注太多中文字之后,既影响书页美观,又有时因中文字写得太大侵及原文,甚至喧宾夺主将原文遮盖以致不易辨认。

对生字注解方式,我建议采用以下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在书页之空白处写出英文字和中文解释,并在前面编号,同时也在文中生字旁边编上同号。写出英文生字的目的是使你多一次练习,如求省事不写英文字也可以。换言之,本文中只编号码,不加注中文字,读到生字处可向旁边空白处按编号寻找中文解释。号码编列方法可按一页计算或按单双号两页计算均可,无论如何编法,最好写在固定位置(如每页之外上角)。此种编号注解生字法有两种优点:其一,可保持书页清洁;其二,可避免重读时依赖心理。阅读时如忘记生字意义,按号照查立即可得,这样促使你对生字多一次练习。如果阅读时对原来生字不需查对就认识,生字已变成熟字,你会为自己的记忆能力而感到得意。除此之外,遍号记生字的办法,还会发生一种学习心理学上所说的增强作用。一本书的用字范围是有限的,专有名词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开始时固然生字生词很多,但只要你随读随查,读过几章之后,生字生词的出现率就自然会显著的降低。因为你把生字编号注解,其出现率表现得特别清楚。如果从开学之初的平均每页编号21减低到学期末的平均偏号12,语文能力的进步感将增强你的阅读行为。

对读原文书生字的处理的另一建议,是只查不写,遇到生字随时查字典,查到了用心去记,不在书页上写中文注解,只在生字旁用铅笔作一点小记号(如划一底线或打一小勾),标明它曾经是你的生字。当然,查一次之后可能很快忘记,忘记再查,查了仍然不加注中文字。如此三番两次复查的结果,总会将生宇变为熟字。语文程度较好生字较少的读者,不妨试一试这种自我挑战的生字查记法。

疑点备查 阅读时对书本或论文的内容总难免有疑问的地方。对书中疑问所在的标示与处理,也是精读时应该住意的事。读书时的疑问,大都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产生:

第一种情况是看不懂,读专门性的书籍,有些地方看不懂是很正常的事。事实上,对任何一门专门学问,没有人完全精通。甚至写书者本人,也不可能对他写的内容毫无旋问。在从前生活简单知识领域较窄的时候,古人尚且概叹学无止境,更何况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呢。因此,在读书时不怕有疑问,有疑问时如何处理,又怎样因不知而求知得知,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你必须把问题所在标示出来。标示的方法,如果你读的是自己的书,可以使用与一般划线不同的色笔,并用不同的线条在看不懂的文句下划线。如果一般划线用的是红笔,划的是直线,对疑问之处就可改用蓝笔划成曲线。划线之后,同时在页边适当空白处做一“? ”号,或用三五个字的简单句标出你的疑问。

标示出疑问所在之后,对问题的求解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处理。

第一种方式:查阅书末索引(英文书均附索引,有些中文书也附索引),看看在同书的其他章节内是否有详细解释。书末的索引有名词与人名两种,分别将同一名词或同一人名在本书内出现的地方(页码)都列在一起。假如索引中只列出你发现问题处的一个页码,那就确定本书内找不到另外的解释。

第二种方式:留待上课时请教授解释,或跟同学们一起讨论。瑕如阅读的时间是在教授讲解之前,上课时将会引起你对有疑问的部分特别注意,也许经教授讲过之后,疑问自然消失。这也就是一向鼓励学生提前自修然后听讲的理由。

第三种方式:利用其他参考资料寻找答案。到图书馆去,查阅同类性质或性质接近的其他专著。例如,心理学中借用了很多生理学、社会学、医学等其他学科的名词。如果你在心理学同类著作中查不到满意的解释,就直接查阅生理、社会、医学等相关的书籍。查专著时,最简便的方法是查书末索引或前面的目录。当然,除了专著之外,像词典与百科全书之类的资料,也具有参考的价值。

读书遇到疑问的另一种情况,是在不疑处发现有疑。此类疑问只有读书时喜欢思考者,才会发现,像孟子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和张载说的“于不疑处有疑”,都是指这类情况。阅读心理学中所谓批评式阅读(critical reading)与创造式阅读(creative reading) ,就是建议在从众信不疑的知识中去发现新的问题。想想看,科学上哪一件发明不是经过“于不疑处有疑”的历程!

在上课时我常举一个心理学研究的例子,要同学们判断研究所下的结论是否值得怀疑。例子是这样的: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调查研究结婚妇女生第一胎的年龄,与其所生子女智力的关系。经对资料分析统计后发现,两者间呈显著的正向相关,母亲生第一胎时年龄越大者,其所生子女的智力越高。基于这个事实,研究者在结论中建议:欲期子女聪明过人,为母亲者最好等到30 岁以后再生孩子。

同学们听过这个例子之后,可能是由于研究者提供的是一项肯定的事实,所以几乎所有人都接受研究者的建议。大家仔细想想看,这个建议是不是值得怀疑?如果说这个建议就是该项研究的结论,结论是根据逻辑推理,那就可以看出研究者的推理是错误的。母亲年龄与其子女智力呈正相关是事实,但事实本身并不一定代表真象。换言之,“母亲年龄大”未必是构成“生的孩子聪明”的原因。把单纯的相关关系,解释为因果关系,是科学研究的最大禁忌。可是很多人习而不察,很容易接受这种只根据表面事实的推理。问题出在哪里?是大家忽略了“第一胎”三个字,妇女生第一胎年龄大者,结婚较晚。在工商业社会里,结婚晚的妇女多数受过较高的教育而且多数是独立谋生的职业妇女。这群人的智力本较一般人高,她们的配偶也会具有较高的智力。夫妻的智力均高者,其子女智力较高,这是遗传的基本原理。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专门学问。大专学生,因不知而求知,然后得知,这不但是一种乐趣,而且是做学问的必经途径。同学们切忌抱着“反正大家都不懂,我不懂没有关系”的态度。“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自我解嘲的说法,不适用于现在的科学时代。要知道,大家不懂只有你懂,才是你超越众人之处,也是你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