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封邑封地是什么意思

封邑封地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封邑和封地的差别 封邑一般指一座城,以前的城很小,比现在一般镇都小,

封地一般是包括城和那一片的农田土地,想当于现在的整个县的概念,

大概是这样

问题二:七百户封邑什么意思 七百户封邑意思

有七百户住户(人家)的封地!就是封地很大的意思,这700户的缴纳的赋税粮食都是你的了封邑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封就是分封,邑就是城市。

就是说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一部分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

简单的说,就是君主允许某一个人在某一范围内自行剥削,国家予以许可。 封邑是一种权贵的象征,一般受封邑的是君主的兄弟们或叔伯等近亲属,也有少量的封邑给那些对国家功劳很大的人。被封邑的人可以在封邑范围内自由制定一些不违背国家利益的政策。

问题三:古时候的封地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封地就是“归你管的地区”。古时王侯和公主都可能有封地,或者叫封邑,算是皇帝给家里人的福利。

有封地的王室成员往往以封地为号,如刘备的祖宗“中山靖王”刘胜,生前是封地在中山国的中山王,死后谥号“靖”,就叫中山靖王;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出嫁前称为阳信公主,就是因为封地在阳信,她嫁给平阳侯曹信以后才被改称为平阳公主。

男人有了封地,可以去那里当土皇帝,不但可以收税、加税减税,还可以制定法律、任免官员,完全就是国中之国,所以汉朝的藩王会那么难搞,皇帝会那么积极削藩……

女人有了封地,虽然不可以实地掌权,但是可以收税,也可以影响政务;至于影响到什么程度,就看这个女人的能力有多强。厉害的公主,对封地的掌控不亚于王侯;弱势的公主,名义上有封地,实际上只能收别人定好的税,甚至连税钱都收不到手上。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问题四:古代封爵为什么称封多少户?这里的户意味着什么? 食邑

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盛行于周。分封以宗法制度为依据,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食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食邑原为世袭。战国时食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废弛。秦汉推行郡县制,承受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利,食禄已改为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其数量按民产计算,与周代按田邑大小区分者不同。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亦得世袭。

一、先秦时期的封爵

1、上古的“爵”

《通典.职官.封爵》上载有:

黄帝:方制万里,为万国,各百里。

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

殷: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

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周公居摄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孟子.万章篇》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但以上这种“爵”只是一种名号,与后世的封爵有很大的区别。除天子之外,公侯伯子男的地位和权力是相等的,仅仅是在礼节上的待遇有一定程度的差别。这个最近有不少著作论述,专门讨论这一问题。

2、春秋战国时的封爵

战国以前,各诸侯国内部的爵实际上有卿、大夫、士三级,每级又分上中下三等。各国按国大小待遇不同,如《左传》中载“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同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大,下当其下大夫。”有不同的食封标准,如《国语》中载“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左传》中也载赵简子曾有“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之语。

战国时,各国的爵大致有卿、大夫等。如各国都曾有“上卿”、“亚卿”、“客卿”等,均为将相所得的高爵。大夫一级如有上大夫、中大夫、国大夫、五大夫等。战国各大国出现了侯爵,如秦有彻侯、关内侯,楚有通侯,其他各国均有侯。除侯外还有封君,侯、君封地或以县计,或以户计,但仅能食其封地的租税,无军政司法独立权,不世袭。除此以外,各国还有一些特别的爵称,如楚国的封爵还有执、执帛。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定二十等军功爵: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以上相当于“士”),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以上相当于“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以上相当于“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以上相当于“诸侯”)。 彻侯得食县(设令、长),关内侯食租税于关内,余大庶长以下十八等,则如吏职。凡斩获敌首级一颗,即赐爵一级,还要有赐田宅和服役人员一名的优待。有爵级则可为官,斩敌甲首一颗,赐爵一级,愿做官的,可以作“五十石之官”,即斗食小吏。

二、秦汉时期的封爵

秦灭六国,实行纯粹的郡县制,赏爵仍为二十等爵。

西汉初分封了八个异性诸侯王,不久大多扫除,又分封了一批同性诸侯王于关东,镇土抚民。初期诸侯王国一般较大,常有几郡,国内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平七国乱后削减,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

问题五:历史上的封万户侯是什么意思 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简单说就是大官。万户侯在封建社会作为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恭(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关税及自然资源),因为其代表的地位、财富、权力于是它有了阶级属性。

封万户侯,就是说封你做个大官的意思,古代人烟稀少,万户就已经蛮大的了。

历史上封赏爵位为公 侯 伯 子 男等级,侯爵已经蛮高的了

问题六:食邑在中国古代是什么意思?比如说食邑3万户大概是多少? 食邑

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盛行于周。分封以宗法制度为依据,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食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食邑原为世袭。战国时食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废弛。秦汉推行郡县制,承受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利,食禄已改为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其数量按民产计算,与周代按田邑大小区分者不同。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亦得世袭。

战国时期享受食邑的范围相当宽。除了封君、封侯、将相之外,立有一定功绩,达到一定职位,或因某种特殊关系而享有食邑者很多。

秦商鞅变法时规定,达到军功爵第九级“五大夫”即可“税邑三百家”

陈戴任齐国的“卿”,并不是封君,但有食邑《商君书?赏刑》中说:“周(周围)官之人,知而讦(告发)之上者,自免于罪,无贵贱,尸(代替)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说明当时到一定官职便可享有食邑。

秦将樊于期降燕,秦悬赏,如有得樊于期之首者赏“金千金,邑万家”

战国时期贵戚的汤沐邑也是食邑的一种,但享受汤沐邑的不一定是封君。张仪游说楚秦

和好,愿以秦女嫁楚,并“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

与汤沐邑相类似的还有养地。西周为了与秦结好,提议把应邑献给秦太后作为“养地”

《墨子?号令》有“封之以千家之邑”,“封之二千家之邑”的记载。《荀子?荣辱》篇曾谈到:“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