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对外汉语教学40个语法点解析

对外汉语教学40个语法点解析

对外汉语教学40个语法点解析

 导语:对外汉语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为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也称为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知识点有很多,下面列举40个常见的语法点,欢迎大家参考。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 学习 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 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 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动词 + 上来 / 上去、下来 / 下去、进来 / 进去、出来 /

 出去、回来 / 回去、过来 / 过去、起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 去”在句末

 他走进教室来。| 他跑回家去。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形式: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的两种形式:

 他拿出来一本书。| 他拿出一本书来。

 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

 他拿出书来。

 表示要求,事物宾语在“来 / 去”前:

 你拿出书来!

 11.程度补语

 形式:形容词 + 极了/ 得+不得了 / 死了/ 坏了 / 得很 /

 他高兴极了。| 我累得不得了。| 我饿死了。

 12.可能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能力或可能性)

 形式:动词 + 得 / 不 + 结果补语 | 趋向补语

 表示能力:这本书我看得懂,他看不懂。

 表示可能:他明天回得来,我明天回不来。

 13.情态补语

 形式:动词 + 得 + 非常 / 很 / 比较 + 形容词

 (1)动词后没有宾语的形式:

 他跑得很快。

 多了

 (2)动词后带有宾语的形式:

 他学汉语学得很好。(重复动词)

 汉语他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

 他汉语学得很好。 (宾语提前)

 14.时量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1)持续性动词的三种形式: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重复动词)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 (动词+时间+宾语)

 汉语我学了一年。 (宾语提前)

 (2)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

 他离开中国一年了。(动词+宾语+时间)

 (3)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

 我等他等了十分钟。(重复动词)

 我等了他十分钟。 (动词+人称代词+时间)

 (4)副词或能愿动词,要放在重复动词前边:

 我学汉语只学一年。/ 我学汉语要学一年。

 15.动量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数量)

 形式:动词 + 动量词(主要是“次、遍、下”)

 (1)动词 + 动量词 + 事物宾语:

 我看了一次电影。| 他看了一遍课文。|

 (2)动词 + 人称代词宾语 + 动量词:

 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6.存现句

 形式:处所词语 + 动词 + 名词

 (1)表示存在:墙上有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

 17.动态助词“了”

 形式:动词 + 了

 说明:“了”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与时间无关):

 昨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了。

 明天我吃了早饭去学校。

 平时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

 18.语气助词“了1”

 形式:“了”在句尾。

 说明:表示事情已经发生:

 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 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

 19.语气助词“了2”

 形式:“了”在句尾

 说明:表示变化:

 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他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

 20.动态助词“了”+ 数量词 + 语气助词“了”

 说明:表示动作可能继续,或不再继续: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我还要学习一年。(还要继续)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以后不学了。 (不再继续)

 21.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

 说明:表示动作或事情很快会发生

 22.动态助词“着”

 形式:动词 + 着

 说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外边下着雨,刮着风。(动作持续、动态)

 房间的门开着。 (状态持续、静态)

 23.动态助词“过”

 形式:动词 + 过

 说明:表示过去的经历

 我去过北京,没有去过上海。

 正反问:你去过北京没有?

 24.在 / 正在 / 正 + 动词(呢)

 说明:表示动作的进行

 他在看书(呢)。| 他正在看书(呢)。| 他正看书呢。

 外边在下着雨。| 外边正下着雨。(可以跟“着”一起用)

 25.连动句

 形式:有两个以上的动词

 昨天他去商店买了东西。 (“了”在最后一个动词的后面)

 26.兼语句

 形式:A请 / 让 / 叫 B + 动词

 我请他来。

 老师让学生写作文。

 爸爸叫儿子去买东西。

 27.用“比”字句表示比较

 (1)A(不)比B + 形容词

 我比他高。| 我不比他高。

 (2)A比B更 / 还 + 形容词

 我很高,他比我更 / 还高。

 (3)A比B + 形容词 + 数量 // 一点、一些 //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我比他高一点。

 我比他高得多(多了)。

 (4)A比B早 / 晚 // 多 / 少 + 动词 + 数量

 我比他早来五分钟。

 我比他多学了三篇课文。

 (5)“比”字句中有程度补语,有两种形式:

 我比他来得早。

 我来得比他早。

 28.用“A跟B(不)一样 +(形容词)”表示比较

 我的书跟他的书一样。| 我的书跟他的书不一样。

 我跟他一样高。| 这个房间跟那个房间不一样大。

 29.用“A有 / 没有B(这么 / 那么) + 形容词”表示比较 他有我这么高。

 我没有他高。(或:我没有他那么高)

 他有你高吗?(或:他有你这么高吗?)

 30.动词重叠(表示时间短,或尝试)

 (1)动作还没有发生,单音节动词之间可用可不用“一”:

 这个问题,我要想想。

 这个问题,我要想一想。

 (2)双音节动词之间不能用“一”:

 这个问题,我们要研究(× 一)研究。

 (3)动作已经完成,单音节 / 双音节动词之间要用“了”:

 这个问题,我昨天想了想。

 (4)用“在”、“正在”等表示动作的进行,动词不能重叠:

 他正在听(×听听)音乐。

 31.形容词重叠(有生动、形象的作用)

 (1)单音节的重叠形式:AA

 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

 (2)双音节的重叠形式:AABB

 这是一个干干净净的房间。

 (3)形容词重叠作定语,或单独作谓语,后边要用“的”:

 一双大大的眼睛 / 他的脸红红的。

 (4)重叠的形容词前不能用“很”:

 她穿得(× 很)漂漂亮亮的。

 32.“把”字句

 形式:A把B + 动词 + 其他成分

 语义:说明移动、变化或产生的结果

 我把门关了。 (动词后用“了”)

 我把作业做完了。(动词后用“结果补语”)

 你把箱子拿上来。(动词后用“趋向补语”)

 你把这本书给他。(动词后用宾语)

 注意:

 (1)“把”字句里不能用可能补语:

 × 我把这本书看得完。

 (2)宾语一般是确指的,或双方都知道的`:

 你把这本书(× 一本书)给他。

 (3)能愿动词 / 否定词,放在“把”前:

 我要把这本书给他。| 我没把这本书给他。

 (4)动词后有补语“在、到、给、成”时,常用“把”字句:

 我把车停在门口。|我把书放到桌上。

 我把笔还给他。|我把这本英文书翻译成中文。

 33.被动句

 (1)用“被”的“被”字句:

 形式:A 被 B + 动词 + 其他成分

 我的词典被他借走了。

 我的钱包被人偷了。

 (2)不用“被”的被动句:

 饭吃完了。| 信写好了。

 34.“是的”

 (1)强调已发生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

 他是昨天来的。

 他是从北京来的。

 他是坐飞机来的。

 (2)表示态度或看法

 我认为,你打人是不对的。

 他的学习态度是认真的。

 35.越来越 + 形容词 / 心理类动词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

 我越来越喜欢音乐了。

 36.越越:

 (1)主语相同:风越刮越大。

 (2)主语不同:老师越说,我越不明白。

 37.一 就

 说明:表示第一个动作发生后,第二个动作马上发生。

 (1)主语相同:我一下课就回家。

 (2)主语不同:老师一说,我就明白了。

 38.“有一点儿”和“一点儿”的区别

 (1)有一点儿 + 形容词(有“不如意”的意思):

 这本书很好,可是有一点儿贵。

 (2)有一点儿 + 心理类动词:

 他们想去公园,我也有一点儿想去。

 (3)形容词 + 一点儿(表示比较):

 昨天20度,今天(比昨天)冷一点儿。

 (4)动词 + 一点儿 +(宾语):

 我会说一点儿汉语。

 39.定语的一般顺序

 名词|代词 + 指示代词 + 数量短语 + 形容词/名词 + 中心语 学校 这 两个 新 学院

 她 那 五件 漂亮的 丝绸 衣服

 40.状语的一般顺序

 时间 + 处所 + 范围 + 程度 + 情态/方式 + 介词短语 + 动/形 我们 都 对他 很热情 我们 在学校 非常 认真地 跟老师 学汉语 我们昨天 在家里 都 很 高兴地 给他 打了电话

 拓展实用对外汉语教学工具

 一、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声调不好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声调部分没有学好,知道声调,却发不出来,或者发不准确;还有一种就是,学生声调部分学好了,但是压根就不知道这个汉字是哪个声调。

 下面介绍的这个工具就是解决后者:

 实用汉字转拼音工具:

 这个工具的作用是在对话框中输入汉字,自动能够显示拼音,拼音和汉字的位置也可以调整,比如上拼音下汉字,左汉字右拼音等等,可以选择要声调或者不要声调。我通常在学生学完生词之后,给学生打印出没有声调的版本,让学生做标调练习。学生如果自己学习的时候注意到了声调,且发音准确,那么在做这样的小测时,就能顺利过关。这个软件在出试卷的时候也非常有用。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arch Chinese:

 这个网站上自己测试对声调的辨别能力。

 二、汉字教学

 app学汉字,重点推荐一个叫做“Writer”的APP,这个软件的免费版中内置了HSK一级的四个文件包,***计近六百个汉字。主要是通过游戏来训练汉字的笔顺。汉字在下落的过程中,按照笔顺书写正确就能得分。在学生入门学习汉字的时候,如果学生有iPad,用这个APP,见效很快。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笔顺,在玩中学,学中玩。我的学生是高中女生,都很喜欢。

 三、生词教学

 Quizlet 是一个学生词的网站。注册后,可以在网站上建虚拟教室,每节课的生词都发布在上面,自动生成拼音和英语注释,还可以搭配图片,方便学生理解。

 如果你用的是比较普遍的教材,比如美国很多学校都用《Intergrated Chinese》,我用的《轻松学汉语》,就可以直接主页搜索框输入每课的标题,就能找到其他老师做的相应的生词,点copy之后,就自动复制到你的页面,可以删除部分生词,调整生词顺序,编辑生词等等,这样就更方便了。学生可以加入虚拟教室后,按照课程进度学习老师在教室里分享的生词,网站自动生成的Flash词卡,连连看的游戏,相应的试卷,老师在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时间等相关记录。

 生词的介绍在课堂上完成,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连接,连接新知识和旧知识,汉字和生词的书写和实记我都是让学生在课外自学,因为每个人需要的时间不一样,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时间,Quizlet作为一个辅助的网站,学生很喜欢。我们学校不单单是汉语课堂在用,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课堂也都在用。

 四、竞赛游戏

 Kahoot旨在建立一个基于游戏的学习环境、课堂。有三个主要功能:小测、讨论,还有调查。我最常用是是小测的功能。

 原理很简单,你可以建立一份小测,多少题自己控制,每题有两到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标出来。老师需要做的只有这些。每次你让学生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有一个代码。学生只要用手机或者iPad在Kahoot.it 这个网站上输入同一个代码,就能同时进入这个小测。每题结束后,都能看到多少人答对了,每个人答题的时间,根据答题的时间和顺序,每个人有相应的得分。

 汉字和生词部分,可以做音形义三者相联系的小测,还可以做词汇应用的小测,类似完形填空,还可以做sentence rejoinder,这是AP考试听力部分的题型,假设两人对话的情景,选择最合适的回复,等等。通过这样的小测,老师可以很及时地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把这个活动当做游戏来用,弱化其中的竞赛性质,强调学生只要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就行,不要急着抢。学生们都很喜欢,也会更加主动地去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