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将科学发展观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次正式提出,是在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2007年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深入阐述。但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并列,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第一次。媒体评论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与“三个代表”精神实质相比,多一个“求真务实”,在理论内涵上进一步丰富。
第一次完整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的三个完整形态。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三种形态分别是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全面、更丰富。同时,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的“四化”道路。与十七大“五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相比,十八大新的“四化”更加精准地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问题,更加体现了对三农问题的重视。
第一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于小康社会我们并不陌生,十六大报告的提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七大提法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从“建设”到“建成”, 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一字之差,把小康社会美好图景更具体生动地呈现在人民面前,让老百姓有了更多信心和期待。
第一次提出城乡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变化,十六大提法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提法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提法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经济总量,到人均GDP,再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这样一个变化,说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彰显出今后对百姓生活幸福度的关注。
第一次明确提出两个“五位一体”。第一个“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早在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党的十三大一直延续到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总体布局增加了社会建设,拓展为“四位一体”。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第二个“五位一体”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两个“五位一体” 体现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实践达到新水平,构成了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在党的历届代表大会上,这是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十六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报告。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并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表明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更高站位上去考虑子孙后代利益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第一次将协商民主写进党代会报告。十六大报告在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等民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丰富民主形式”。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写入报告。十八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说明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民主进程中又向前迈进一步。
第一次用24个字从三个层面概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首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作出高度概括,从“兴国之魂”的高度明确了社会主义主流思想。
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并作为党的建设部分标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一次正式提出是在十七届四中全会,这次作为党代会报告的分标题,充分说明了党的建设就要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化展开。同时在党的建设主线中,增加了纯洁性建设,变为“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些确立了党的建设新主题和新格局,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
第一次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八大更加突出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把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服务群众作为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提出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出党的忧患意识、深谋远虑和必须依靠群众的清醒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