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哪些属于寒门学派

哪些属于寒门学派

历史上的“寒门”指的是哪些人

后街与你谈天说地

2022-06-12 10:17江苏旅游领域创作者

那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人写了一个段子,说的是不要再相信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苦难的孩子不要抱怨……如何如何。平时也常有人说什么寒门如何励志。

印象中觉得所谓寒门指的是什么?似乎并不是这样理解。然后我就查了一些原始的说法,查了一些资料。首先这个寒门的门,就有说法,一般来讲旧时讲究门第,门有门的说法,门第一般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比如书香门第,门第相当。寒门也是门的一种。关于门第,《魏书·世宗纪》:“而中正所铨,但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周立波 (这里说的是作家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赵 家好汉你也求到我这寒伧门第里来了?”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郭令公之后》:“则 汾阳 门第,在当时已甚萧条矣。”这里说的门第也是等级森严。

但这寒门是哪一种门呢?有关汉语词汇里是这样解释的,寒门,指寒微的门第,专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并非指贫民阶级。庶族亦称“寒门”、“寒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所以寒门并不是属于贫穷,而是政治地位卑微。魏晋之后由于出现了科举考试。士族衰落。后才引申为寒门泛指家境贫寒的家庭。

这里就要解释一下士族和庶族之分。这里有一段解释庶族的文字,庶族又称“寒门”“寒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由于士族长期拥有政治特权,生活奢侈腐化,逐渐失去了统治能力,这时,庶族地主便以武职为升官阶梯,立了军功,掌握军权之后,进而取得了政权,这样士族衰落,庶族兴起,魏晋及南朝的朝代更替也是士族与庶族势力消长的过程。武则天统治时期,编辑了《姓氏录》,更是提高了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这里就说的是寒门,寒族,庶族并不是贫穷,而是没有政治地位。

而士族的解释是,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

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士族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现象,同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国家政权对社会基层的控制力、统治方式与技术能力、文化上的向心力、市场交换的频度与交通、传播事业的发达等方面相适应。

就是说在那个年代,士族出身就算你又呆又傻,自小就绫罗绸缎,山珍海味享用不说,长大了肯定有个官做,于是就沿承了家族的血脉,世世相袭。除非更朝换代或是家族里惹火了皇帝老子而家破人亡。而庶族出身卑微,但并不是贫穷,他们不过是在上升的渠道上没有机会。这种现象上面说了在魏晋南北朝逐渐发生变化,唐以后科举制度兴起后更是发生了很大变化。

所以开个玩笑说到了现在这年头你家里没有个两三套房,千万不要随意说自己是寒门,应该叫没有门。想当寒门子弟,按照古代的标准,你在现代中国,至少家里是个中产。起码吃穿不愁。看当今社会有很多富人或是富豪都可以称为寒门,腰缠万贯,可以随意挥霍,只不过是没有政治资源而已。他和他的下一代都可以如此潇洒。至于何时能成为……那就另当别论了。

说到这里想起了我曾经写的一篇文。里面的一段故事很能说明问题。(看玄武湖的景,说玄武湖的历史故事)那年我在游览玄武湖时,看了郭璞的衣冠冢。那里有郭璞的故事。

我把这篇文章的一段文字发在这里。看到了郭璞墩,郭璞墩位于 南京 市玄武区玄武湖公园环洲内,是郭璞的衣冠冢,又称郭仙墩。公元322年,东晋大将军王敦谋反,郭璞直言不讳道“无成”王敦恼羞成怒,将其杀害。明嘉靖皇帝钦仰他一身正气,下旨在此墩上设圣谕亭,供人凭吊。1992年被列为 南京 市级文保单位。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 闻喜 (今 山西 )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善于阴阳卜卦之术,他精于阴阳算历五行之术,因其卜筮极准,人称其为“郭仙”。西晋末南渡,依司马睿任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后任王郭记室参军,(大小也是个官)以卜筮谏阻其谋反,被杀。及乱平,晋朝视其为抗节不屈的第一忠臣,追赠为“弘农太守”。

郭璞出身寒门庶族,其父郭瑗在西晋时初任尚书都令史。贫寒出身(注原文如此,说的是贫寒出身,他的父亲是尚书都令史)的人在政治上根本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寒门与世族之间永远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阶级鸿沟,两晋历代统治者谁都不想去填平它。这就注定了郭璞一辈子不可能获得高官显职。故他虽离乡背井,千里迢迢来到 江南 投奔东晋新王朝,但因他不属于南渡的诸大士族(王、谢、桓、庾等)之列,故始终不得朝廷重用。

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一件事, 是晋明帝司马绍在东宫时(即当太子时),与温峤、庾亮并有布司马绍在东宫时(即当太子时),《说明牌上如此,这段文字我估计是写的重复了,我发现了很多地方的展示牌都有这个问题,只是没有人注意,没有人如此认真而已》与温峤、庾亮并有布衣之好,郭璞亦以才华卓异见重,埒于温、庾, 为时人所赞誉。可是司马绍当上皇帝后,温、庾二人都被擢升,先后执掌朝政,而郭璞却被冷落一旁,屈居下僚。

在达官贵人中,亦不乏此种人。其放荡狂妄的程度,与郭璞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仕途。这说明,行为放荡不羁,乃晋代上层社会的种时尚,它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纵容和默认。其根本原因乃是东晋皇帝重门阀,重出身。东晋王朝是草创于江左的新政权,面临着权力的再分配。南北诸大土族都觊觎着为数不多的显要官职,这就产生了“僧多粥少”的问题。

(这些文字都是来自上面的照片)关于郭璞还有很多传说,不多说了。说多了有些敏感。喜欢的可以自己去查查。好了,故事说到此不说了。

有关阅读

看玄武湖的景,说玄武湖的历史故事

举报/反馈

精彩推荐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