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图书馆业务人员,或者获得图书馆学专业学位的人。是负责图书馆运营的专业人员,包括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采购、加工、描述、流通(借还)、分析报道,以及读者服务等一整套流程。学校图书馆馆员还承担了对读者的教育职能,指导读者查找和使用学术文献资源,辅导读者进行学习或研究。因此大学图书馆馆员通常被授予教师职级或相应待遇。但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图书馆馆员常常被人误解为图书馆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或误认为其工作内容只是借还书。而实际上,图书管理员通常指图书馆中负责图书借还的流通工作,以及图书整理和辅助加工工作的非专业人员。图书管理员与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内容有很大差别。
传统上图书馆业务分为两类,一类为技术业务,主要包含采访、分类编目和系统支持;另一类为读者服务,包含流通服务、参考咨询、定题服务(定题研究辅导)和资讯素养教育等。不同职能的馆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各不相同。因此,图书馆馆员根据其职能又可以分为采访馆员、编目馆员、系统馆员、参考馆员等。 随着图书馆资源载体和形式的数字化,图书馆馆藏不再仅限于图书、报纸、期刊、缩微胶片这些传统的实体知识载体,还包含了电子数据库等各种类型的虚拟知识资源。馆员不仅需要熟知各种形态的知识资源,还需要掌握多种资讯技术,能够针对读者需求建设和开发馆藏资源,对知识资源进行加工、描述和分析,判断和评估知识资源的质量,并向读者进行报道或推荐,从而提供深入有效的知识服务。
理想情况下,图书馆馆员不仅应当拥有图书馆学(或信息管理学,台湾也称为图资学)或相关专业的学士及以上学位,往往还需要同时掌握至少一门以上的其它学科知识。因此,图书馆馆员,尤其是参考馆员,往往被要求是拥有至少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杂家。
在古代,图书馆员的主要工作是保管、看守图书,因此往往被称为图书保管员。17世纪中叶英国皇家图书馆馆长 J.杜里主张图书馆员不应只是图书的保管人和提供者,还应是文化传播者。1894年纽伯里大学校长哈珀提出图书馆员的工作不仅是管理图书,为书编目,还应充当读者利用图书的指导。为了更好地承担文化传播者和教育者的职责,许多学者提出了对图书馆员文化素质的基本要求。如15世纪意大利著名私人图书馆的拥有者费德里戈公爵要求图书馆员“学识渊博,神采奕奕,和蔼可亲,精通文学与语言”。德国图书馆学家 F.A.艾伯特主张图书馆员必须接受严格的专业教育,他在1820年出版的《图书馆员的教育》一书中提出图书馆员要有综合性的知识、广泛的外语和历史知识,还应了解文学史、目录学、古籍知识和百科词典;图书馆员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是条理性、秩序感、辨别细节的能力和献身精神。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员的地位逐渐提高,分工趋向专业化,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称呼,如馆长、馆员、副馆员和助理馆员等,编目员、参考馆员、分类法专家、标引员等;公***图书馆员、科学图书馆员、专业图书馆员、大学图书馆员等。
为了保证图书馆员的质量,维护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许多国家制订了考试政策。如19世纪80年代普鲁士文化部一位局长F.T.阿尔特霍夫认为图书馆员应通过国家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在他的努力下,1893年普鲁士政府颁布法令,规定通过国家考试者才能取得高级馆员称号,1909年又发布了中级馆员的考试条例。英法等国也都有相似的制度。在另一边,美国等国家实行学位准入制度,图书馆从业者只有获得经过认证的图书馆学校颁发的“图书馆专业硕士”的学位才能得到“图书馆员”的称号。这样的职业准入制度有利于图书馆服务的提高、以及图书馆专业的自制。但是不幸的是,在中国,至今还没有这样的专业准入制度。
许多国家的图书馆员都区分为专业人员和辅助人员。专业人员需具备一定学历(主要是图书馆专业硕士),主要从事专门业务或研究工作,他们一般需受过培训,其任务是鉴定需要、分析问题、确定目标、组织和管理对读者的各项服务。不具备这样专业要求的工作人员称为辅助人员,主要从事辅助性工作。但在实践中这两种工作区分并不总是明确的,例如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图书馆,辅助人员就在处理过去由专业人员负责的技术加工和馆际互借工作。在国际图书馆界影响较广的是美国实行的职级制度。美国图书馆协会规定图书馆业务工作人员分为职员(即辅助人员)和专业人员。职员分 3级:管理员(职业学校毕业者)、技术助理员(大学专科毕业者)和助理馆员(获学士学位者);专业人员又分2级;馆员和高级馆员或专家和高级专家(获得硕士学位以上者)。 日本图书馆专业人员分为司书(又区分为5级)和司书补。司书需大学毕业,从事专门业务;司书补需高中毕业,协助司书工作。
图书馆员几乎遍布于各个地区、各种行业。但在公***图书馆、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图书馆的居多。在图书馆员中女性往往占有较大的比例。截至2010年,美国***有图书馆员职位15万6千余个,平均工资为每年5万45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