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马长军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马长军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马长军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教学解释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同活动"。王三策的《教育论稿》中解释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马长军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教学解释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同活动"。王三策的《教育论稿》中解释为"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已经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了。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呢?

一、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1、启发学生战胜自我,敢于提问。

课改和新课标的实施,使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师道独尊的架子,走下神圣的讲坛,精心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于听讲和自学不清楚的问题,实验或生活中观察到的化学现象,敢于向教师和同学提问,而不是战战兢兢,如临地狱,羞于提问,怕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全体学生个性化的提问,不能满足于预设的、期待着的答案。而是要鼓励学生多平面、多角度提出问题,在提问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才能平等交流、真诚沟通。

2.鼓励学生学会提问,启发思考。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提问是引导思维方向、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思维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教师的启发、鼓励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收到"一石击起千层浪"之效,使学生们思泉喷涌。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会按教师提问方法思路提出问题。如在学习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问:(1)当今人类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有哪些?(2)自然资源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3)在氢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酒精、气油和柴油中,你认为哪一种燃料最理想?在解答上述问题后,老师启发下述问题:(1)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能量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提供的,这些能源都属于非再生能源,你认为如何解决能源危机这一问题?(2)通过辅助教学展示:我国能耗(生产总值和能源总消耗)比日本高4倍,比美国高2倍,比印度高1倍等资料,引导学生讨论,提供机会让学生思考和表述他们的观点,鼓励学生挑战和反思同学的观点,课堂上有的学生就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能问出问题的关键就能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 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学会准备提问。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只要构建出一种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民主平等的学习模式,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会引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查阅资料提出更多的相关问题。在学习化学物质与健康时,我让学生收集资料,准备问题,进行双方辩论:(1)塑料制品对人类的健康有益还是有害?(2)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是利多还是弊多?同学们会准备很多问题,质问对方,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形成***识,这样树立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4.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本质,达到创新。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往往提出的问题能抓住本质,具有揭示规律,猜测,发现的特征。这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思维,他们思维开阔,能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某一个问题时,他们可以去改变问题中某个条件,并观察思考问题是否变化了?怎样变化了?如钠原子(Na)变成钠离子(Na+)时,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通过提问,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就此观念揭示生活中许多问题,(水变成汽油是否可能?铜是否会变成黄金等)。

二、培养提问能力的几种方法。

1.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激励学生主动提问

创造性提问是创造性教学的开端,"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没有深度的教学"。教师富有创造性的提问,对学生提问有着"投石击水"之效。倡导问题的个性化,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提出多途径、多种方法、不同角度去研究问题。如在采集空气,进行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实验时,就如何采集空气?什么仪器?地点、时间等让学生充分提出问题,最后确定正确方案。在问题设定上,教师就教材中存在着看似矛盾的现象,提出问题,激励学生提问的兴趣。

2.合理创设问题情景,不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在疑问处设定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内驱力。我在讲燃烧条件一节时,把白磷放在热水中,白磷并不燃烧,而热水上方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这时我鼓入空气(或氧气),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非常激动。这时学生探究意识高涨,激发了学生的提问意识。

3.自主学习,培养提问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不要直接把结论和答案告诉学生,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成为一个顾问,一个学习的参与者,一个搭桥引线之人。我在讲原子结构时,让学生对1――18号元素排列情况,自己找规律,能找多少条就多少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锻炼了学生思维活动。

4.注重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能力。

课前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哪些问题针对聪明学生?哪些问题针对反应慢一些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进一步发展自主分析能力,提出更深、更具本质的问题。

我们在现代教学中,要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成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而师生之间富有启发性、艺术性的、挑战性的、本质性的提问,才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科学素养的程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萌芽。一方面,教学中教师自己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因为良好的问题情景,容易使人产生敏锐的思索;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思索,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故平时教学中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很重要,比如,学习《乙烯》这一节时,先由老师演示制取乙烯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布置大家一个任务:边观察边提出问题,不论提出的问题对与错,提得越多越好。于是,学生都跃跃欲试,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1)为什么原料中浓硫酸与乙醇的体积比为3:1,浓硫酸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2)为什么要往混合液中加入碎玻璃片?(3)为什么温度要迅速上升到170。C?(4)为什么反应一会儿混合液会变棕色最后变黑色?(5)为什么反应到最后会闻到一股 *** 气味的气体产生?(6)反应过程中将产生哪些气体?怎样证明?等等。甚至讲乙烯的加成反应时,往Br2水通入乙烯褪色,学生也自觉提出疑问:“乙烯中混有的SO2也能使Br2水褪色,是否应先除杂?”。

其次,课堂教学中留下一些问题“悬念”,供学生去探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元素周期表》这一节,当接近下课了,我布置学生一个课外任务:大家课后观察元素周期表,将所观察到的发现都记下来。第二节课,当大家把自己的发现拿出来讨论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是众说纷芸,其中有位同学的猜想还挺有新意:“随着周期数增加,非金属元素越来越少,第2周期6种,第3周5种,第4周4种……第7周期应是1种,由此可推知第8周期非金属元素0种。”他于是大胆预言“元素到了第8周期应该会终结!”他的猜想作为老师的我无法作出判定,但我十分赞赏该同学细致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这种创设问题情景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知识的开拓迁移,扩大学生的创新范围。

知识是思维的载体,是思想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上要注重课本知识的迁移、开发,要善于对课本知识进行挖掘、整理、拓展、迁移,或推陈出新,成为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工具。如:教材中的化学原理、演示实验、科学史事、习题等都可经转化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很好材料。比如:学习《苯》这一节,(1)可先结合科学史事“凯库勒如何提出苯的分子结构的”,启发探索科学家凯库勒创造性地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的历程;(2)课本讲了二甲苯的结构有三种:于是就可设计以下习题(a)C8H10有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答:有4种,以上3种再加乙苯。(b)二氯苯有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又有__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c)无机苯B3N3H6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又如:学习《甲烷》结构时,由于甲烷CH4是空间四面体的,故二氯甲烷CH2Cl2没有同分异构体,。而Pt(NH2)2Cl2有同分异构体,说明了Pt(NH2)2Cl2是平面结构的,而非空间四面体的。

其次,还可引导、组织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构建知识网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如:每学完一章,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织网”。只要每一个同学脑海里有了结实的“网”,捕起“鱼”来不是胸有成竹!故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拓展、迁移,或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路,既掌握了课本基础知识,又可推陈出新,拓展了知识范围,扩大了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展开丰富的课堂讨论,发挥集体创新智慧。

俗话说:“事不议不晓,理不辩不明”。教学上要发扬课堂民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积极倡导课堂教学由教师主讲型课向师生活动型转化,课堂多开展一些讨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解答问题,同时结合老师的小结,就可得到比较全面正确的知识,获得集体的创造智慧。比如:《化学平衡移动》有一个习题“牙齿受腐蚀原因是Ca5(PO4)3OH== 5Ca2++3 PO43- +OH-,让大家讨论:“结合平衡原理,谈谈怎样保护好牙齿?”。经过大家激烈讨论后总结得出:(1)适当补钙,吃钙片或用经常用含Ca2+ 或PO43-的溶液漱口;(2)少吃酸性强的食品;少吃糖,因糖易氧化产生酸;(3)适当吃含磷食品;(4)用含氟牙膏刷牙……。经过讨论,集中大家智慧,得到了较全面的知识。

此外,在激烈的师生、生生讨论中,不但可以得到预想的知识,还往往可捕捉到很有创造性的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比如:在一容积不变的容器先充入1molPCl5,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然后在相同条件下,再充入1molPCl5,则平衡将向________方向移动。我大家先讨论后分成两种意见:

(1)向正方向移动,理由是增大了反应物浓度。

(2)向逆方向移动,理由是容器内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少方向移动。

双方各抒已见,争论得不可开交。其中有位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建立性观点:“反应开始时,平衡确实反应向正方向移动,因为反应物浓度增大,但同时由于容器内气压增大,反应又向逆方向移动。但开始没有达到平衡前,无法谈平衡移动方向。故达到平衡时,平衡总体向逆方向移动”。大家听完后一下子明白了,都鼓以热烈的掌声。之后,我从等效平衡方面总结证明:该同学论断是正确的!通过课堂开展丰富的讨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师生集体的智慧,就可获得除原知识以外的知识——创造性新知识,极大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理论联络实际,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理论来之于实践,而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教学之中注重理论联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这为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打下实践基础。首先, 教师本身要重视实验教学, 以身作则认真做好实验,遇到问题通过实验探索答案,将实验作为探索自然奥秘的工具, 注重发挥实验的作用。比如:怎样证明工业废水中含Fe3+?含苯酚?怎样证明汽油中含不和键?Ca2+与HCO3-能否大量***存?怎样知道蛋壳主要成本分是CaCO3?等问题通过实验就一目了然,比苦口婆心的讲解省事多了,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将问题实验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为培养学生创新品质打下实践基础。,

其次,教学中注重科学社会化STSV问题,如:为什么Fe粉可保鲜剂?为什么Fe3+可作止血剂,但不可作补铁剂?为什么灭菌塑料里含有少量AgBr? 为什么利用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可检验出糖尿病?。

再次,教学中注重实践“过程”研究也很有必要,通过科学背景材料,重新探索科学家们发现规律的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如:学习《乙醇》中关於乙醇的结构问题,不妨先模拟科学家们的思路:(1) 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可能的结构式为CH3CH2OH或CH3OCH3;(2) 实验证明:1摩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最多可产生0.5摩的氢气,这充分说明乙醇分子6个氢原子中只有1个氢原子(它可被置换)不同其5个氢原子。于是,(3)得出乙醇的结构为CH3CH2OH合理,理由是OH中的氢原子化学性质很活跃。通过以上过程的探究,我们可推广应用得出H3BO3是一元酸而非三元酸,H3PO3是二元酸而非三元酸。注重了理论联络实际,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五、诱导多元思维,指明创新方向。

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多元思维的培养,就必须不满足于单一、常规的答案,不拘泥于现存的思路,大胆猜想,勇于探索,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首先,设定一些无标准答案主观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布置一些象:“制取MgCl2可采用哪些不同类的方法?”,“要使NH4Cl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有那些不同方法?”,“判定甲酸是弱酸的方法有哪些?”等这样些无标准答案的习题。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还须重视习题的一题多解。比如:“将m摩C2H2和n摩H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当达到平衡时生成P摩C2H4。将平衡混合气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消耗_____摩O2。”(1)一般解法是m摩C2H2消耗2.5m摩O2和n摩H2消耗0.5n摩O2,故消耗 (2.5m +0.5n )摩 O2;(2)其实,还有一种解法是根据守恒法将m摩C2H2和n摩H2拆分成2m摩碳摩原子和(2m+2n)摩氢摩原子,故消耗(2.5m +0.5n )摩O2。平时重视习题的一题多解,训练了学生的多元思维,“条条大路通罗马”,解起题来游刃有余。

再次,诱导学生多元思维,目的是实现方案最优化,为创新指明方向。比如:比较下列四种烃CH4 C2H4C2H2 C3H8的碳的质量分数大小。方法有三种:(1)直接求出碳的质量分数C%来比较;(2)以烃CxHy中C:H元素质量比来比较;(3)以烃CxHy中C:H原子个数比x/y来比较。很明显(3)方案简单扼要最佳,于是根据烃CxHy中原子个数比x/y,得出碳的质量分数C2H2> C2H4 >C3H8> CH4。根据(3) 最佳方案就可对不同的烃CxHy碳的质量分数C%来进行比较得出:芳烃>炔烃>烯烃>烷烃。通过诱导学生多元思维,训练了他们的思维方式,扩大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他们的思维通向更广阔的天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化学创新教育中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敢于打破常规,探索新方法新思路。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先生所说的:“不打破前人的经验与思路,科学就没有进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突破原有的思维界线,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好能在实验室进行教学,书本上的实验尽可能的展现给学生,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人们对客体认识操作的内化过程,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反思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反思。怎么样反思,以及反思后怎么办等,都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促进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