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审美的概念

审美的概念

在中西美学史上,“审美”概念都以审美经验为中心。在西方美学中,审美经验经历了从自律性向他律性的转化,“审美”概念的内涵也从非功利、无目的的变为功利的、实用的。中国美学对于“审美”概念的理解始终叠加着国外美学理论的交光互影,但也不乏对于中国本土传统美学观念的传承,在总体上更具开放性、普适性和兼容性。从中西美学史的嬗变可见,“审美”概念的内涵十分宽泛,这与它所依托的审美经验的包容性和弹性有关。

审美经验的这一特点使之与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不甚清晰,而人们对于这一界限也并不在意,倒是认为只要是有利于生命活动、使人感到满足和满意的日常经验,都可以归入审美经验。在这方面杜威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反对将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截然分离开来,认为日常经验乃是艺术的源泉,包含着艺术的萌芽,同时也给人们享受。因此他主张把握艺术必须从尚未开发的日常生活入手,必须求助于通常觉得并不具有美学价值的日常经验。根据这一理解,杜威认为艺术哲学研究者的任务在于“恢复作为艺术品的经验的精致与强烈的形式,与普遍承认的构成经验的日常事件、活动,以及苦难之间的连续性”,简言之即“恢复审美经验与生活的正常过程间的连续性”

王国维在翻译日本牧濑五一郎著的《教育学教科书》和桑木严翼著的《哲学概论》两书时使用了“审美”的概念。同年,在一篇题为《哲学小辞典》的译文中,王国维将Aesthetits译为“美学”、“审美学”,对“美学”作了一个简单定义:“美学者,论事物之美之原理也”。到此为止,王国维还只是限于在迻译国外相关著述时使用“审美”这一概念,尚未用于他自己的著述,在他自己的著述中使用“审美”的概念则是1904年以后的事。在1904年2月所撰《孔子之美育主义》以及同年7月所撰《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等文中出现了“审美”、“审美学”的字眼。如前文对于“审美之境界”、“审美之情”、“审美之趣味”、“审美学上之理论”进行了论述,后者则提出了“审美上之瞑想”的概念。与之同时使用的相近概念还有“美学、美术、美育”等,这应该是王国维在其著述中使用“审美”概念的最早例证,而这些文章主要属于哲学、美学的范围。1904年7月发表的《红楼梦评论》也使用了“审美”概念,该词出现在关于宝玉与黛玉最后相见一节的引文之后:“如此之文,此书中随处有之,其动吾人之感情何如!凡稍有审美的嗜好者,无人不经验之也”。这段文字论及读者的“感情”、“嗜好”等心理形式,乃是地道的审美经验。而《红楼梦评论》则是文学评论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