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坐忘论 编 著:司马承祯 卷 数:一卷 正统道藏:太玄部 去字号 涵芬楼本第704册 新文丰本第38册 三家本第22册 道藏提要:编号1027 中华道藏:道教论集道学论著?全真文集 第26册 ?
坐忘论,唐朝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撰。《新唐书?艺文志》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此书一卷。《通志?艺文略》着录作三卷。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云笈七签》卷九四亦收录此书。书分七篇,依次为:〈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书末附〈坐忘枢翼〉,总括其旨。全书以老庄清 *** 忘之说为本,吸取佛教止观定慧双修之旨,论述道教修心养神。契真合道之理趣及方法。大抵以无物无我。一念不生为要旨,谓修道者首先须诚信重敬,断绝俗缘,收心离境,不逐外物,不受外名,虚心安心,则道自来居。其次须简事真观,了知吾我与万事悉空,除去心病色想,安分随缘,乐天知命。据称久习此道,可致「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感无求,寂泊之至。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书中又称:「勤行空心谷神,唯道来集,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随道通,与神为一,形神合一,谓之神人。」又称:「凝神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得道之人形体永固,变质成神,炼神入微,与道冥一。「散一身为万法,混万法为一身,智照无边,形超靡及。总色空而为用,含造化而成功」,是为修真契道之最高境界。
「坐忘」说初见于《庄子.大宗师》,后经魏晋玄学与道教加以发挥,如道经《洞玄灵宝定观经》即讲定心,「灭动心不灭照心」,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谓司马承祯《坐忘论》即取此。在唐代修炼外丹的风气中,司马承祯结合老庄思想,吸取佛教止观禅定方法,力倡「坐忘」,在道教由外丹转向内丹的进程中起了重要理论作用。全书言简意深,为唐代道教重玄哲学之名著,对后世道教修炼思想有重要影响。
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1101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62至263页。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二卷,第227至237页。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141至143页。 牟钟鉴等:《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济南:齐鲁书社,1991年),中编,第488至489页。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39页。 李养正:《道教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26至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