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九讲
教学目标:
1.能够辨析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并熟知其作用
2.拓展了解补充的八种修辞手法,感知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3课时
第一课时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
1. 比喻就是打比方,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比喻词”。
例如:在比喻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中,“叶子”是本体,“舞女的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1. 比喻的作用。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3. 比喻的基本类型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一般、像……似的”等一类的喻词。
例如: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2)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一类的喻词。
例如:①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3)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例如:①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二、比拟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富裕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例如: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③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
2.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例如:
①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3.比拟的修辞效果 运用比拟能寓情于物,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可以使叙述生动形象,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把抽象的事物描写得有声有色,可见可闻。
三、排比
1.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内容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或者段落排列在一起,使内容和语势增强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例如: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儿趟跑捉几巨迷藏。
②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 排比的修辞效果
排比可以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排比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四、对偶
1. (语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有正对、反对、串对之分。
①正对:上下两句意思相似、相近、或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反对:上下两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如:谦受益,满招损。
③串对(流水对):上下两句的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2. 对偶的修辞效果。从形式上看: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韵美;从内容上看: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五、夸张
1. 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的修辞手法。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秋浦歌》、《夜宿山寺》等,有些成语也包含夸张的意思:挥汗如雨、惊天动地、千钧一发。文章中夸张的句子更多,例如:
①我从乡下跑到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②教室里很安静,静得连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
2. 运用夸张的目的。
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情感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六、反复
1.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着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的修辞手法。
2. 反复修辞手法的几种类型
(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间隔。例如: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②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
例如:①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②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七、设问
1.设问就是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例如:①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②这个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2.作用 除了引起注意外,还有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八、反问
1.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似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如:你们怎么能不做笔记呢?
2. 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重点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及其作
类别
作用
例句
作用分析
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形式美观,凝练集中,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达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手法
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在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
除了上述八种修辞手法之外,我们还要拓展一下,补充八种,这些都会在阅读中碰到,体会其表达效果,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如:顶针、回环、互文、对比、通感,衬托、借代,双关。
1. 借代 用借体代本体。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其上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可用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如:①读点鲁迅②红领巾在街上跑③我买了台“康佳”④大胡子在吼叫着。作用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②简洁、简练,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③灵活,不死板,给人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2.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做衬托。运用衬托的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就是俗话说的“好花还要绿叶称”。正称:桃核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他年纪小,器量可不小。
3. 对比 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运用对比可以使客观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更集中、更加鲜明突出。两体对比: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来给人民当牛马。一体两面对比:时间是勤奋者的财富,创造者的宝库;时间是懒惰者的包袱,浪费者的坟墓。
4. 通感 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加活泼、新奇。如: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②荷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5. 双关 利用语音或者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话中有话”。作用是:使语言幽默,生动活泼,增强表现力。谐音双关:冬天穿裙子——美丽动人,猪八戒的脊梁——无能之辈;语义双关: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理发店广告);语法双关:有些歧义句,却成就了另一种魅力;情景双关:君子动口不动手。
6. 顶真 有的写作顶针,又叫蝉联、联珠。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如:严志和一见了土地,土地上的河流,河流两岸阴湿的灌田,灌田上青枝绿叶的芦苇,心上就漾着喜气。(梁斌《红旗谱》)
7. 回环 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用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辞格叫做回环。如: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鲁迅《故乡》)
8. 互文 指的是两个短语或句子中,语义必须互相补充、互相拼合,才构成完整的意义,即:“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古诗词中大量应用,现代汉语中也有:这些人最喜欢的就是张家长李家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