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脑海里有没有那样的一个画面。
电影里一个狙击手瞄准逃跑的车辆,一枪命中油箱,汽车爆炸。我们会有一个思考,在电动车时代,如果同样的场景重现,电池包会起火甚至爆炸吗?
早些年,汽车厂商开始做试验验证自家电池的稳定性,比较有名的试验就是“针刺试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埃安的弹匣电池都做了相应的试验,在试验的时候两家都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成绩。但大家不了解的是:比亚迪的试验使用的是比较稳定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而埃安则使用了活性更强的三元锂电池。而在实际的使用当中,埃安可谓是十足的出色。前不久,埃安发布了弹匣电池两周年的成绩单,车型产品已售出近40万辆,累计行驶超101亿公里,依然保持零自燃的优异表现,其安全性是消费者与市场有目***睹的。
我刚才说的这些,其实都是埃安弹匣电池1.0的成绩,就在昨天刚刚发布的弹匣电池2.0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惊喜,保持着零自燃的埃安不满足于现状,为弹匣电池2.0推行了更加严苛的“枪击试验”。
你知道一颗子弹有多大威力吗?它从枪口射出的时候,拥有1625焦耳的动能。你猜用子弹去射击我们车上的动力电池会怎样?在昨天之前我都不敢去想,直到看完发布会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原来真的有动力电池可以实现被子弹击穿而不起火。不知道除了埃安,其他车企后面会不会跟风也来做相应的挑战呢?
■?弹匣电池2.0:热兵器时代的佼佼者
有人问,枪击试验和针刺试验的区别在于哪里?是否是噱头?我个人觉得这还真不是一个级别的试验标准。拿历史进程来举例,针刺试验相当于冷兵器时代的武器,而枪击试验则相当于是热兵器时代的武器。如果你用针和子弹分别去攻击一颗苹果或者一块墙砖,那么破坏效果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我拿针刺比作冷兵器并不是没有道理,翻开词典你会发现:冷兵器需要人力面对面进行攻击,而热兵器则完全不需要面对面,即可将对手消灭。从杀伤力来说,子弹的动能也是针刺的若干倍。针刺的杀伤力是一个平面,而子弹的杀伤力是一个球面,它会对目标物体进行全方位的伤害。
而昨天的发布会当中,弹匣电池2.0为何能抵挡得住子弹的攻击呢?这就要从弹匣电池2.0的升级来说了。
首先,这款电池在电极界面引入了最具稳定性和耐热性的纳米陶瓷材料,这种超级隔热层能够大幅增加电极界面的韧性,在这种材料的加成下,就算电芯失控,温升速率也会快速降低。这算是这款电池的第一重保障。
其次,弹匣电池2.0在1.0的基础上耦合高效相变材料。不仅能够隔绝大部分的热,还可以气化吸热,令整体隔热性大幅提升。
最后呢,弹匣电池2.0在攻克双冲压铝板钎焊和柔性冷却界面等工艺难题之后,还掌握了在电芯顶部和底部同时冷却的技术。通过这种双层冷却技术,电池组的传热路径可缩短50%,散热面积提升100%,冷却效率提升80%。
我看到这儿的时候以为这款电池的主动防护配置已经够牛了,但没想到这款电池还有被动防护的配置,在布局如此精密,空间如此有限的电池组内部,设计师巧妙的存放了适量的灭火剂,也就是说,万一前面的防护都失效了,火真的烧起来了,那么这款电池组的内部是有自己的“灭火队”的,可以说做到了天衣无缝,我只会拍案叫绝。
从我上面的介绍也不难看出这次试验的结论。在热兵器的攻击下,整包不冒烟、不着火、无热蔓延,弹匣电池2.0可以说把刚才提到的产品突破一一在现实中实现,突破了整包多电芯+瞬时短路+爆裂性破坏的极端情况下热失控防护难题。
我们常提到的刀片电池在技术上和弹匣电池有着明显的区别。从结构上讲,刀片电池是把电池包的形状从小块变成了细长的矩形,而弹匣电池的内部是若干个独立的小单元,相当于单人床和大通铺的感觉,所以你说谁更安全呢?住单人床舒服还是住大通铺舒服呢?显而易见吧~
■?埃安为什么能打响电池革命的第一枪?
其实早在2011年埃安就开始了电动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经历十余年的积累,埃安一直以来都坚持对系统级的电池安全技术路线,而不仅仅是依赖于电芯的本征安全。整合体系和设计之初的大局观让埃安的电池一直在稳步发展。
从埃安的“科技朋友圈”来看,与上游头部材料端供应商赣锋锂业、寒锐钴业等达成战略合作,加速打通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内的能源生态产业链布局。建设自己的电池试制线、投资49.6亿成立能源公司、投资109亿成立因湃电池科技公司……坚持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近一段时间,埃安的大新闻莫过于AH8项目,从原来的与华为合作开发转为埃安自主研发,我相信如果埃安没有强大的技术储备是不会轻易做这样的决定的。
从种种事件表明,弹匣电池1.0的成功并不是偶然,销量超40万、“0”自燃,更不是运气好。在强调安全为前提的情况下,埃安积累了海量的用户数据及经验,为弹匣电池的更新迭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的枪击试验可以理解为目前动力电池破坏性试验的天花板。从难度进程来看是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进阶,是静态破坏到动态破坏的升级。要我说,除了拍电影,这样的试验场景在国内几乎不会出现,埃安这次的试验不仅验证了弹匣电池2.0的稳定性,也给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给友商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干了,你不干吗?
友商如果想证明自己的电池足够安全,是否也会做出相似或者同规格的试验呢?这个我们目前还不能推测,只能说期待着其他厂商们为自己正名了。
除了在汽车领域的“卷”,埃安的弹匣电池2.0更有它自己的大智慧。能源转型的道路上会涉及越来越多的高精尖领域,电池可以说是所有“新能源”不可或缺的根基,这次试验让弹匣电池2.0做到了军工级的电池安全,未来或将赋能深潜、航空、航天、机器人等多个对“风险控制”要求极高的领域,往大了说,这次电池试验的成功对未来的社会能源转型也是有贡献的。
■?结语
这次试验的成功对埃安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符号,但同时也是新征程的开端。还有很多技术壁垒需要突破,也还有很多消费者的疑惑没有一一解决。
正因为埃安一直在做创新,才有了昨天的这个枪击试验。正文中我也提到了,从2011年开始,埃安一直在累积技术、储备人才,从一系列的产品和零部件中我们也能看出,埃安一直都在坚持自己科技创新的路线。而埃安也是国内极少数兼具先进电池独立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的车企,这一点值得我们点赞。
官方表示,这次的枪击试验只是一系列试验中的开端,未来还将进行三元锂材料的整包枪击试验。安全是所有科技创新的底线,可以看到埃安所坚持的道路正是“以人为本”,只有保证了消费者的安全,科技创新才是有意义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