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项能力的获得,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怎样指导孩子写读后感呢?首要前提就是解决孩子的阅读问题。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通过阅读,可以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丰富的语文营养。中外名著、报纸杂志中蕴藏着语文金矿,闪现着作者的智慧灵光。只有细心揣摩其中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情感,只有坚持不懈地辛勤笔耕,在借鉴中创新,在创新中借鉴,才会写出出色的文章的。
低年级孩子年龄小,字词掌握得少,阅读往往是囫囵吞枣、蜻蜓点水式的,一知半解。那么若让孩子写读后感,要么三言两语完事,要么照抄段、篇,要么无从下手。往往需要家长花大力气,下大工夫,一句一句引导着孩子去写。由此可见,阅读是写好读后感的第一步,是准备阶段,就像孕育种子一样,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种子才能发芽。下面就写读后感前的阅读问题,与博友们进行交流。
前奏曲一读熟文章。首先,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故事、儿歌等文章读通顺;其次,多读几遍,把书读流利,读熟;第三,做到“三到”。朱熹《训学斋规》中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朗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可见,读书需要用心读,边读边想。最后,进行批注。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边读边想,还要进行批注(圈出好词好句,标出所喜欢的内容,或者读时脑海里闪现出的念头、想法等内容)。
前奏曲二复述文章。书读熟了,就该让孩子复述了。第一遍,问答式,即家长提问,孩子回答相关的内容;第二遍,让孩子自己对自己复述,忘记时可看一看书;第三遍,让孩子给家长复述,家长可及时提醒孩子遗漏的内容;第四遍,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整理故事后,再进行压缩式复述。
前奏曲三讨论交流。首先,孩子和家长读读各自喜欢的句子;其次,孩子和家长说说各自喜欢的理由(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第三,交流印象最深的情节;第四,各自说说感悟。可以是知识方面的(好词、好句、好段);可以是所受到的思想教育、思想启迪;可以是精神上的抚慰或感召;可以是情感方面的熏陶;还可以是心灵上的荡涤;生活方面的经验教训等等。切记: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最后,探究文章的主旨。也就是让孩子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让孩子初探繁杂人生和世界万象。读书,可以让人获得更丰富、更广阔的思想、感觉和想象。读故事——学做人要放在第一位。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放在第一位,只有读了,才能有话可写,才能有感而发,才能泉思如涌。只有阅读充分了,阅读者进入了故事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并与文本、作者进行了心灵的碰撞、思想的交流。那样,才算是生命的体验,才是有效的阅读,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