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固定资产是什么意思?

固定资产是什么意思?

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重要原则,一个企业把劳动资料按照使用年限和原始价值划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对于原始价值较大、使用年限较长的劳动资料,按照固定资产来进行核算;而对于原始价值较小、使用年限较短的劳动资料,按照低值易耗品来进行核算。在中国的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通常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和工具等。

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固定资产的价值是根据它本身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它的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情况;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叫做折旧,折旧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限总和法等;固定资产在物质形式上进行替换,在价值形式上进行补偿,就是更新;此外,还有固定资产的维持和修理等。

从增值税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固定资产的角度讲,固定资产是指:

1.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

2.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07年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认定价值限制取消,只要公司认为可以的且使用寿命大于一个会计年度的均可认定为固定资产,按照一定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这里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当中的规定范围要小,主要不包括房屋、建筑等不动产,因为销售房屋、建筑物缴纳营业税,不缴增值税。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固定资产

fixed

asset。名。常用复数。公司用以经营的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有形资产为固定资产,如厂房、机器等。这些资产通常不能即刻转变为现金,但公司可依据会计和税收规定每年提取折旧。

[编辑本段]固定资产的确认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编辑本段]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原则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

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等义务。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入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二)不同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①

、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其中,“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增值税税额、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并按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应当按照本书“第十四章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处理。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括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方式。

(1)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不能抵扣的增值税税额、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并按照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如转作本企业库存材料,按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作企业的库存材料。存在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应按减去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作企业的库存材料。

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2)在建工程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确定其工程成本,并单独核算。

第一,企业的自营工程,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采用出包工程方式的企业,按照应支付的工程价款等计量。设备安装工程,按照所安装设备的价值、工程安装费用、工程试运转等所发生的支出等确定工程成本。

第二,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负荷联合试车所发生的净支出,计入工程成本。企业的在建工程项目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取得的负荷联合试车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其实际销售收入或预计售价冲减工程成本。

第三,在建工程发生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工程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工程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营业外支出。如为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毁损,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毁损,应将其净损失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第四,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3、租入的固定资产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在融资租赁方式下,承租人应于租赁开始日将租赁开始日租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4、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1)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本书“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十一章债务重组”的有关规定确定。

[编辑本段]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其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年限平均法

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相等.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工作量法

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2、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编辑本段]固定资产处置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二、固定资产处置的处理

(1)企业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当对其预计净残值进行调整。

(2)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3)企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应当终止确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为体现一贯性原则,在一年内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能修改在各折旧方法中,当已提月份不小于预计使用月份时,将不再进行折旧。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期不提折旧,当期减少的要计提折旧以符合可比性原则。

采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介绍

平均年限折旧法一

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

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

残值=原值×残值率

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折旧法一只与三个参数相关:原值、残值(或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折旧的多少与“累计折旧”、“已计提月份(已计提月份小于预计月份时)”无关。

平均年限折旧法二

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

=〔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在平均年限折旧法中,折旧金额与

原值、累计折旧、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五个参数相关。

如果累计折旧与已计提月份均为0,则两种折旧方法中的月折旧额是一样的,但是月折旧率不同。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按双倍直线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采用此法,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殖)

÷

规定的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编辑本段]国家发改委强调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当前必须把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优化投资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文章指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比较平稳,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等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与合理的投资结构。但如果投资规模过大、增速太快、结构不合理,就会使经济运行绷得过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文章说,近年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的结果,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客观合理性和必然性。但也要看到,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数量多、规模大,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投资反弹压力加大。

从投资增速看,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增长29.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36368亿元,增长31.3%,增幅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从新开工项目看,上半年全国新开工项目近10万个,同比增加1.8万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2.2%。其中有8个省(区、市)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超过50%。从行业结构看,一些行业投资增速有所加快。如上半年纺织业投资增长40.6%,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4.5%,增长速度均快于一季度。一些新上项目不符合国家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产品结构趋同现象比较明显。

文章指出,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投资过快增长虽然与中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有关,但主要是由于体制机制上存在问题和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造成的。主要体现在:

一些地方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片面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违法违规用地现象比较严重;投资增长过快又与货币信贷增长偏快、外贸顺差过大相互交织、相互推进,但最突出和关系全局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文章说,当前投资运行中的问题及其深层次根源,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控制,就会使本已凸显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突出。一是加大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投资过快增长和银行信贷规模过大,互为因果,相互推动,将增大金融风险。三是过大的投资需求会拉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下游产品成本增加,容易引发物价过快上涨。四是产能过剩行业再度盲目扩张,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势必会造成一批企业倒闭,增加一批失业,产生一批银行呆坏账。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出现大起大落,造成重大损失。

文章指出,解决投资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坚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适度微调,切实解决当前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过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

文章指出,要进一步做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继续严把信贷“闸门”;大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严格规范招商引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