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词典 - 寒秘简介

寒秘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寒秘的病因病机 5 寒秘的症状 6 证候分析 7 寒秘的治疗 7.1 治法 7.2 方药治疗 7.3 针灸治疗 7.3.1 方一 7.3.2 方二 7.4 推拿疗法 7.5 饮食疗法 7.5.1 推荐食材 7.5.2 推荐食疗方 8 关于便秘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寒秘的穴位 2 治疗寒秘的方剂 3 治疗寒秘的中成药 4 寒秘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寒秘 1 拼音

hán mì

2 英文参考

cold constipatio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寒秘为病证名[1]。即冷秘[1]。

《奇效良方·秘结门》:“寒秘者,年高肠冷,及痃癖、冷气结滞,大便秘结。”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司天,阴痹,大便难,阴气不用。”

冷秘(cold constipation[2])为病证名[3]。又名阴结(《兰室秘藏·大便燥结门》)、寒秘(《奇效良方·秘结门》)。是指寒邪内结,以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苔白腻,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实秘证候[2]。

4 寒秘的病因病机

寒秘由阴寒凝结,腑气不通所致[3]。

《圣济总录·大小便门》:“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

5 寒秘的症状

寒秘患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痛拘急,腹满拒按,胁下痛,小便清长,面色?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或腰脊酸冷,呃逆呕吐,舌淡苔白,脉弦紧[4][5]。

《证治要诀·大便秘》:“冷秘由冷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津液不通,胃道秘塞,其人肠内气攻,喜热恶寒,宜藿香正气散加官桂、枳壳各半钱,吞半硫丸。”

《医述》:“世人但知热秘,不知冷秘,冷秘者,冷气凝结,津液不通,如天寒地冻,水结成冰之义,治宜八味丸、半硫丸温而通之。”

《医学心悟·大便不通》:“冷闭者,唇淡、口和,舌胎白,小便清,喜热、恶寒,此名阴结,宜用温药而兼润燥之法,理中汤加归芍主之。”

6 证候分析

阴寒内盛,凝滞胃肠:阳气虚衰,寒自内生,肠道传送无力,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阴寒内盛,气机阻滞,故腹中冷痛,喜热怕冷。阳虚温煦无权,故四肢不温,腰膝酸冷,小便清长。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沉迟,均为阳虚内寒之象。[4]

7 寒秘的治疗 7.1 治法

寒秘治宜温阳通便[4][5]。

7.2 方药治疗

寒秘可用济川煎[备注]济川煎(《景岳全书》):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加肉桂进行治疗。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升清以降浊;肉桂温阳而散寒。亦可选用半硫丸[备注]半硫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硫黄。[4]

7.3 针灸治疗 7.3.1 方一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通便

选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

方义:大肠俞乃大肠腑气转输之处,配其募穴天枢,调理气血,疏通腑气;支沟宣导三焦气机,通调腑气;上巨虚是大肠下合穴,有“合治内腑”之意,调理腑气,恢复大肠传导功能。

随证配穴:阴寒盛灸神阙穴。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7.3.2 方二

取大肠俞、天枢、大横、支沟、上巨虚等穴为主[6]。冷秘者加灸神阙、气海[6]。

7.4 推拿疗法

[7]

选穴:足三里、大肠俞、支沟、曲池、章门、期门、下巨虚、天枢、大横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以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施于天枢、大横穴,每穴约1分钟;用掌摩法以逆时针方向摩腹8分钟。按揉足三里、大肠俞、支沟、曲池,以酸胀为度。推足阳明胃经,从足三里向下推至下巨虚,3~5分钟。按揉胸胁部的章门、期门穴,以酸胀为度,不宜 *** 太重。

7.5 饮食疗法 7.5.1 推荐食材

寒秘患者建议食用桑椹、麻仁、锁阳、蜂蜜、胡桃仁、羊肉等[5]。

7.5.2 推荐食疗方

[5]

1.紫苏麻仁粥(《普济本事方》):苏子10g,麻仁15g,粳米50~100g。苏子、麻仁捣烂,加水研,滤取汁,与粳米同煮粥,任意服。

2.锁阳桑椹蜜糖水(《中国药膳学》):锁阳15g,桑椹15g,蜂蜜30g。锁阳与桑椹水煎取汁,入蜂蜜搅匀,分2次服。

3.胡桃仁粉(经验方):胡桃仁5个,烤干,研粉。睡前开水送服,连服1~2个月。

8 关于便秘

便秘(constipation[2][8])为病名[9]。见《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即大便秘结[9]。又称大便难[6]。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脾胃及肾脏的关系甚为密切[4]。其发病的原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以及劳倦内伤,身体衰弱,气血不足等[4]。

热秘现常分为实秘(包括热秘、气秘、冷秘等)、虚秘(包括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等)进行辨治,详见便秘条。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