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穴别名·小舌 5 悬壅垂之俗称·小舌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小舌 1 拼音
xiǎo shé
2 英文参考Shàozé SIl [中国针灸学词典]
uv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小舌:1.经穴别名;2.悬壅垂之俗称。
4 经穴别名·小舌
小舌为少泽穴别名。“舌”,乃“吉”之误,即小吉[1]。出《神灸经纶》。
少泽为经穴名(Shàozé SIl)。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井穴,五行属金。少:幼小;泽:沼泽。此为手太阳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外侧陷中,犹如小泽,故名。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心泻热、开窍通络作用。主要用于热病、头目及 *** 疾患等。如寒热疟疾、头痛、项强、目翳、角膜炎、喉痹、舌卷、乳痈、乳少、臂麻、手颤、小指不用、昏迷急救等。本穴配风池治项强及后头痛;配睛明、太阳、合谷治目翳;配合谷、膻中、乳根治乳汁分泌不足;配液门、手三里、手五里治前臂神经痛。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现代研究:针刺合谷、外关、少泽穴组,可升高哺乳期缺乳妇女血中生乳激素的含量。[2]
5 悬壅垂之俗称·小舌小舌出自《喉科秘旨》卷下,即悬壅垂之俗称[3]。
悬雍垂(uvula)为解剖部位名称[4]。出《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篇[4]。又名小舌(《喉科秘旨》卷下)、蒂丁(《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蒂中(《杂病源流》卷二十四)、喉花(《杂病源流》卷二十四)、蒂中(《杂病源流》卷二十四)、帝中[4]、帝钟[4]。是软腭中部游离缘向下突出的部分[5]。张口作“啊”音即可见[4]。其与咽前柱(舌腭弓)、咽后柱(咽腭弓)及喉核(腭扁桃体)***组成喉关[4]。古人认为悬雍垂与音声有关[4]。《黄帝内经灵枢·忧恚无言》:“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4]。”其悬垂如小舌状的软组织,吞咽时随同软腭向上收缩,防止食物由口腔窜入鼻腔[4]。
腭(palate)为口腔上壁,分隔鼻腔与口腔[6]。可分为硬腭和软腭两部分[7][6]。硬腭是以骨质为基础,表面覆以粘膜[7];软腭(soft palate)连于硬腭之后,位于腭的后1/3[6],主要由腭腱膜、腭肌、腭腺、血管、神经和黏膜构成[6]。软腭的前份呈水平位;后份斜向后下称腭帆velum palatinum[6]。腭帆后缘游离,其中部有垂向下方的突起称腭垂(uvula)或悬雍垂[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