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德充符原文注释与翻译如下:
一、原文: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乎?是何人也?”
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二、翻译:
鲁国有个被刖刑的人叫王骀,他的追随者和孔子相仿。
常季问孔子:“王骀是个被刖刑的人,他的追随者却和您差不多。他站立时不教导弟子,坐下时不议论世事。他的学生空手而来,却满载而归。难道真有不用言语的教导,没有形式却使学生心中有所领悟吗?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王骀是个圣人,我只落后一步还没有追随他。我要拜他为师,何况不如我的人呢!何止鲁国,我要引导天下的人跟随他。”
三、注释:
1、“兀者”是指受过刖刑(断足)的人。
2、“常季”是鲁国大夫,孔子朋友。
3、“王骀”是鲁国的贤人。
4、“中分鲁”表示王骀的德行与孔子相仿。
5、“虚而往,实而归”指王骀教导弟子时并不多言,但弟子们却能从中获得很多启示和收获。
6、“不言之教”是指王骀通过自身行为和人格魅力来教导弟子,而不是通过言语。
7、“无形而心成”指王骀虽然没有具体的形式或仪式,但他的德行却深入人心。
8、“丘将以为师”表示孔子愿意拜王骀为师。
庄子的教育观和现代教育观
一、庄子的教育观:
庄子在《德充符》中强调了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以自己的德行为榜样,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教导学生。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学识和专业技能,更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二、现代教育观: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独立性。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现代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